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
(闭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单选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题号下表格,每题1分,共25分)
1.1.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举开国大典时,乐队奏乐,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支乐队演奏的乐曲应该是( )
A.《国际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运动员进行曲》
2.下列有关西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
B.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C.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5.
右图反映当时中国正处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有关土地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在老解放区进行的
B.当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西藏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也完成了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就已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D.土改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 B.一五计划的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
8.下列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9.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
A.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不属于十年建设时期的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孔繁森
D.王进喜
1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推行顺序正确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2.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C.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
D.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14.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
A.香港
1997.7.1
B.澳门
1997.7.1
C.香港
1999.12.20
D.澳门
1999.12.20
1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表明我国
(
)
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②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
A.1949、1954年
B.1954、1956年
C.1956、1982
年
D.1954、1982年
1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改革开发初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8.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生于1948年,取名叫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
D.生于1952年,取名叫卫国
19.中共八大决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加速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开展阶级斗争
D.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20.
下列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政策?请你把它找出来:(
)
A.深圳
B.台湾
C.香港
D.澳门
21.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2.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3.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24.
“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 )
A.两种军事制度
B.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25.右图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B.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C.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阅读下列材料:
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
2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5分)
(1)
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1分)
(2)
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2分)
(3)
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8分)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请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何种计划?(1分)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1分)
(2)“一化三改”中的“三改”具体指什么?(1分)
(3)“三改”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4)“三改”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1分)
(5)“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分别指的是?(3分)
(6)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怎样的丰富经验?(1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十年浩劫,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深深的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新起点,悄悄的,一场新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序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2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议决定实行什么基本国策?(1分)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首先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从实质上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3)时至今日,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农民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不高、生态环境破坏、生产技术和效率偏低等。请你根据你所学知识和对现实的了解,给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点建议。(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1分)
“老人”指的是谁(1分)
⑵“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喻指什么 (1分)
⑶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1分)?有何影响?(1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D
B
D
C
B
C
C
D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A
A
B
A
D
B
B
B
D
2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农民
(3)略
27.(1)一五计划;重工业
(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略
(6)略
28.(1)纠正: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答出任意三个得分)。基本国策:改革开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解放农村生产力。
(3)言之有理皆可酌情得分。
29(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2)设立经济特区(深圳)
(3)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