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初中化学“推断题”的研究
解答推断题主要靠想象逻辑推理的结合,下面举例说明:
例1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无色气体,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若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3,F是一种红色金属,则F的化学式为
;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①
,③
.
解析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寻找“突破口”.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过的红色固体单质只有铜,根据所给信息“F是一种红色金属”可确定F应为Cu,能将Cu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常见金属有Mg、Al、Zn、Fe.根据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3,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可推断A为Fe2O3,则D为Fe.
答案如下:Cu
①Fe2O3+
3CO
2Fe+
3CO2
③Fe+CuSO4===Cu+FeSO4
常见错误
找不到切入点,无法构建完整的逻辑推断性思维.
例2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
的稀溶液变红,A的俗称是
.(2)红色粉末B
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2所示,将D的溶液滴
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焦的肥
皂泡能被点燃.
E中含有的元素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G、H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
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1)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2)3CO+
Fe2O32Fe+3CO2
(3)Fe、O
Fe+2
HCl===FeCI2+H2↑、Fe2O3+6HCl===2
FeCI3+3H2O
(4)Ca(OH)2+Na2CO3===
CaCO3↓+2NaOH
例3
图3表示初中常见的几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
“……”表示虚线两边的物质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A、B、C、
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清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
别进行回答.
(1)若A能依次转化为D,A为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为
.
(2)若从A到D,相邻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应,且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溶于水会放热,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B和C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的试剂是
.
(3)若D能依次转化为A,D由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
2:
2,则B的化学式为
,D→C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H2
,
Ca(OH)2
(2)Mg+2HCl===MgCl2+H2↑或2Al
+6HCl===2AlCl3
+3H2↑
紫色石蕊溶液
(3)H2O
Na2CO3+Ca(
OH)2===CaCO3↓+2
NaOH
解析
(1
)
A为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是氢气,D是碳酸钙,氢气能燃烧生成水,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代入框图,推断合理.(2)C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溶于水会放热,故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故B可能是盐酸,则A可能是一种金属,可以是金属镁;D可能是硫酸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判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3)D能依次转化为A,D由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
2:
2,则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故C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B可能是水,A可能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例4
长期使用的热水瓶底或热水器中有水垢,主要成分是下发氢氧化镁(假设无其他杂质).某课外小组想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取20.
8g土后,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为14.
6%的盐酸,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见下表:
计算:(1)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要使水垢完全溶解,最少需要盐酸的质量为
.
解析
(1)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与碳酸钙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与Mg(OH)2反应的HCl的质量为z.
CaCO3+2
HCI===CaCI2+H2O+CO2↑
100
73
44
x
y
6.
6
g
故CaCO3的质量分数为
(2)Mg(OH)2的质量为20.
8-15g=5.8g
Mg
(OH)2+2HCl===
MgCl2+2H2O
58
73
5
.8g
z
故一共需要消耗HCl的质量为7.
3g
+
10.
95g=18.25
g.需要盐酸的质量为18.
25g÷14.6%
=
125g.
答案如下:(1)72.1%
(2)1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