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下 图像题考点例析 教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下 图像题考点例析 教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4-21 22: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图像题考点例析
在化学中考考试题中,图像题往往出现在各种常见的题型中,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仅给出有关的示意图和函数图像,需要学生自己从图像中找出图像中各化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图的判读是中考考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必须首先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具体含义,明晰曲线的变化特点及趋势,知晓特征点含义.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快速解题.
例1
现有、两种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时,的溶解度大于于N的溶解度
B.
、都是不易溶物质
C.点表示℃时、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均为饱和溶液
解析
从图形可以看出,两条曲线交于点,可看出温度为℃,据此可知、的溶解度相等.同时,当温度小于℃时,的溶解度则小于的溶解度,由此可见,20℃时,的溶解度小于的溶解度.图中阴影在溶解度曲线上方,溶解度曲线下方,此为的饱和溶液,的不饱和溶液.据已学知识,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根据以上分析很快可以得知正确答案为C.
点评
想顺利解决溶解度曲线相关问题必须能够读懂图形,确定好交点.根据其他点与交点的位置关系来解题,如本题由20℃在交点的左边,确定、溶解度大小关系.当然,在解题时还应关注多条曲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曲线
在解决活泼金属和稀酸反应这一类常规题时,其关键在于对图形的高度、斜率的有效把握.通常情况下斜率的大小则揭示着反应的速度及金属的活性强弱.曲线的高低和反应生产的氢气量之间成正比关系.在金属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同量的金属和足量的稀酸发生化学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氢气量之间成反比关系.
例2
现有相同质量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其所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价,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解析
依据图像斜率大小判断金属的活性强弱,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丙.再看图像稳定后的“平台”高度,高度越高,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的硫酸质量也就越大.由于三种金属质量相等,且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相同,均为价,根据上面说的规律,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丙>乙>甲.因此正确答案为B.
点评
解题时一定要看清“足量稀硫酸”等字眼,确保金属完全反应,再进行其他各项的比较.而另一类题,足量金属与等量的酸分别反应,考查的侧重点不伺,解题时可以类比酸过量的情形进行比较.
三、溶液变化曲线
在酸碱反应中,若在碱溶液中滴入酸溶液其酸碱度呈现的变化分别为,,.将碱溶液滴入酸溶液也是同样原理。值得注意的是,酸碱中和反应会优先进行,比如将盐酸溶液滴入和的混合溶液中,盐酸先与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再与反应.
例3下列实验中溶液的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与图中相符的是(
).
A.稀硫酸中不断滴入溶液
B.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
C.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D.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
解析
首先观察曲线的起点,起始时溶液值大于7,并且随着加入试剂体积的不断增大,溶液值不断减小,且最终减小到小于7.据此可以很快得知,这是将酸性溶液依次加入碱性溶液中.因此正确答案为BC.
点评
解这类题,不仅要看曲线的变化趋势,还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比如本题的D项,向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虽然会使溶液的值减小,但只能接近7,不会减小到7以下,不合题意.
其实无论图像的形式如何变化,其关键还是在于数和形.图像中的点则可读出数据,这些点包括起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形就是图像的整体变化趋势.解题时只要牢牢抓住这两点,理性分析,就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这类问题的解答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