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
教案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
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
H20、Ba(
0H)
2、Ca(
0H)
2。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
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
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随堂巩固练习】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①Zn+CuC12
——
②
Fe+AgC1——
③K+CuS04
——
④MgC12+Zn——
⑤BaC12+HN03——
⑥BaC12+H2S04——
⑦AgN03+HC1——
⑧K2C03+HC1——
⑨BaC12+K0H——
⑩Mg(0H)2+CuC12——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分组按教材P76‘讨论”中的要求进行活动,然后做好归纳。
【交流讨论】
1.
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
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
【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及酸、
碱、盐间的反应规律,判断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
一、盐的化学性质
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前置后,盐溶液)
Fe
+
CuS04
=Cu
+
FeS04
(湿法冶金)
2.
盐+酸=新盐+新酸
CaC03
+
2HC1
=CaC12
+H20
+
C02
↑
(实验室制
C02)
NaHC03
+
HC1
=NaC1
+
H20
+
C02
↑(检验
HC03-或
C032-)
BaC12
+H2S04
=BaS04
↓
+2HC1
(检验
S042-)
HC1
+
AgN03
=AgC1↓
+
HN03
(检验
C1-)
3.盐+碱=新盐+新碱(两者都要可溶)
Na2C03
+Ca(0H)2
=CaC03↓
+
2Na0H(工业制烧碱)
CuS04
+2Na0H
=Na2S04
+
Cu(
0H)2↓(蓝色沉淀)
2Na0H
+
MgS04
=Na2S04
+
Mg(
0H)2↓(白色沉淀)
4.
盐+盐=新盐+新盐(两者都要可溶)
AgN03
+
NaC1
=AgC1
↓
+
NaN03
(检验
C1-)
BaC12
+Na2S04
=BaS04↓+2NaC1(检验
S042-)
二、物质的分类
教学反思
此节课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在整个初中化学中比较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同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爱化学,爱探究的良好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