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右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3、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4、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邮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21·cn·jy·com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D.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
5、一个外国人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他不可能看见 ( )
A.节假日私家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成了长龙
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蓝色两种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6、下图是某中学一位老师的工资条,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www-2-1-cnjy-com
姓名 单位 基本工资 ……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
XXX XXXX XXXXX …… XX XXX XX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B.教育领域的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 D.注重实施素质教育
7、“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8、习近平阐述中国梦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劳动保险 D.医疗保险
9、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10、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二、材料解析题
1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逐步退出我国历史舞台。股票开始发行并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居民家庭。
(1)据材料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股票”的发行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1教育网
材料二 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中的“四大件”:在20世纪50-70年代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80-90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21世纪以来是智能手机、电脑、汽车、楼房。21cnjy.com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行了哪些措施?2·1·c·n·j·y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BBCA ADDDC
二、材料解析题
(1)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改革开放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有: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等。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衣食住行的变迁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一个外国人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北方人以面粉和玉米等为主食,居住条件比较差,服装只有灰色和蓝色两种;高速公路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1、(1)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逐步退出我国历史舞台”“股票开始发行”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或由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政企分开到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推行公司制、股份制。www.21-cn-jy.com
(2)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系列变化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二四大件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不断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
用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出处:21教育名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分组学习。运用数字、图片等,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粮票图片,提问:为什么要使用票证?何时取消使用票证?
学生:物资匮乏。改革开放以后。
教师: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仅不再使用票证,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21·世纪*教育网
二、新课学习
1.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服饰的变化
学生出示收集资料的结果:
学生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来源:21cnj*y.co*m】
学生2:50年代中后期,年轻姑娘穿起了色彩稍微艳丽的花布制成的衣裙。
学生3:“文化大革命”时,青少年喜欢穿绿色的军装。上世纪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21*cnjy*com
学生4: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人们衣着消费更加注重品位和品牌,消费日趋高档化、个性化、精品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特殊需要,发明制造出许多新型服装,如防寒服、防辐射服、消防服、隔热服、宇航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老师提问: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归纳: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但是现在学生时代应倡导校服、运动服,切忌奇装异服和攀比。21教育网
(二)饮食的变化
展示当时使用的粮票、油票和材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 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教师提问: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票证才能买东西?现在却不要这些票证了?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质供应严重匮乏,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21·cn·jy·com
学生出示自己的成果: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购买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水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
学生回答: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三)住房的变化
学生出示自己收集资料的成果: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2·1·c·n·j·y
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住房的变化。
(四)交通条件的变化
学生出示自己收集资料的成果:
学生1: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学生2: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版权所有:21教育】
学生3: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
展示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
合作探究: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堵车”现象?
学生回答: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
教师: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
学生:少开私家车和尽量提倡步行,大力发展公交。要根本解决堵车难题,还需要政府提供畅通公交,发展轨道交通。同时倡导低碳健康出行,走路、骑车上下班可以锻炼身体,健康最重要。www.21-cn-jy.com
2、就业和社会保障
展示材料:八十年代初恢复高考,就业是国家分配,由各级人事部门按各单位的用人编制分配的。如果象现在一样,上街招聘,那就是犯法。当时人事就业方面是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层层把关政审而来的,当时深圳改革开放需要大量人才,不得以到广州大街上顶着违法的帽子招聘,冲出了第一步,才有今天的人才自由流动,八十年代末招聘就进入寻常单位了,毕业生还是分配的。九十年代中开始毕业生自主择业了,九十年代末毕业生就完全自主择业了,不包分配了,由人事部门分配转换成用人单位接收后报人事部门审批。
提问: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统包统配、“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出现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
提问:改革开放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什么趋势?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优胜劣汰趋势。要求人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身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思考: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打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那些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回答: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提问:与农村家庭有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
新农合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等。
三、课堂总结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通过一组组照片的展示,和各小组代表的精彩发言,看得出大家在课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每家每户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哪个词语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 D )
A.“三转一响”B.“蓝(灰)色的海洋”C.“铁饭碗”D.安居工程
2、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C )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D )
A、实行“工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C )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
5、读图,完成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在共和国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个“票证时代”,当时大量发行票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80、90年代,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行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比较匮乏。取消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物质丰富。21cnjy.com
(2)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各式各类的卡片,政府不仅鼓励这些卡的发行,而且通过立法手段来保障发卡持卡双方的权益,观察材料二,这些卡片的发行使用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www-2-1-cnjy-com
便利了人们购物、旅游、出行和交流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多彩。
(3)结合材料和上面探究,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力(或经济)水平、科技的发展、国家的政策。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衣:色彩和样式单调,数量有限━━丰富多彩
食: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吃好(营养、文化、健康)
住:居住条件较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行:交通条件差━━明显的改善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制度:“铁饭碗”━━人才市场
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也正在经历、感受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学习起来会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变”字,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2-1-c-n-j-y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知识学生相对陌生,但经过老师的问题引导“与农村家庭有关的社会保障——新农合制度”,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效果较好;为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老师对这两部分做了承上启下的点拨和知识性、问题性补充,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也非常感兴趣,效果比预想的要好。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时为什么要使用票证?何时取消使用票证?
物资匮乏。
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仅不再使用票证,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新授
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50年代中后期,年轻姑娘穿起了色彩稍微艳丽的花布制成的衣裙。
“文化大革命”时,青少年喜欢穿绿色的军装。上世纪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
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人们衣着消费更加注重品位和品牌,消费日趋高档化、个性化、精品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特殊需要,发明制造出许多新型服装,如防寒服、防辐射服、消防服、隔热服、宇航服……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但是现在学生时代应倡导校服、运动服,切忌奇装异服和攀比。
饮食的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 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票证才能买东西?现在却不要这些票证了?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质供应严重匮乏,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购买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水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
动脑筋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住房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
交通条件的变化
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
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
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 堵车”现象?
合作探究
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
你认为如何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少开私家车和尽量提倡步行,大力发展公交。要根本解决堵车难题,还需要政府提供畅通公交,发展轨道交通。同时倡导低碳健康出行,走路、骑车上下班可以锻炼身体,健康最重要。
就业和社会保障
材料:八十年代初恢复高考,就业是国家分配,由各级人事部门按各单位的用人编制分配的。如果象现在一样,上街招聘,那就是犯法。当时人事就业方面是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层层把关政审而来的,当时深圳改革开放需要大量人才,不得以到广州大街上顶着违法的帽子招聘,冲出了第一步,才有今天的人才自由流动,八十年代末招聘就进入寻常单位了,毕业生还是分配的。九十年代中开始毕业生自主择业了,九十年代末毕业生就完全自主择业了,不包分配了,由人事部门分配转换成用人单位接收后报人事部门审批。
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统包统配、“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出现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
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什么趋势?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优胜劣汰趋势。要求人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身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打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那些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与农村家庭有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
新农合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等。
总结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通过一组组照片的展示,和各小组代表的精彩发言,看得出大家在课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每家每户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练习
1、下列哪 个词语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 )
A.“三转一响” B.“蓝(灰)色的海洋”
C.“铁饭碗” D.安居工程
2、我国人民生 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末 D、2010年前后
D
C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工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
D
C
读图,完成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1)观察材料一,在共和国发展史上曾经有一个“票证时代”,当时大量发行票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80、90年代,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是什么?
(2)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各式各类的卡片,政府不仅鼓励这些卡的发行,而且通过立法手段来保障发卡持卡双方的权益,观察材料二,这些卡片的发行使用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和上面探究,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实行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比较匮乏。取消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物质丰富。
便利了人们购物、旅游、出行和交流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多彩。
生产力(或经济)水平、科技的发展、国家的政策。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板书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衣:色彩和样式单调,数量有限━━丰富多彩
食: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吃好(营养、文化、健康)
住:居住条件较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行:交通条件差━━明显的改善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制度:“铁饭碗”━━人才市场
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