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联考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
(一模)历史试题
(全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上填涂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共13题,26分)
1.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
最能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的措施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
建立县制
D.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2.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下列几种“马”字的写法出现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3.
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步伐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三角贸易----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罪恶贸易,但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
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
在下表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是:
1894—1912年
社会变革,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制度革命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建党伟业
C.国共合作,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7.《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
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
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最初
实现是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8.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中国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建交高潮,有5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
交,形成这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打破了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改善
D.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
9.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10.1888年9月12日,慕尼黑博览会上的某项发明在一份报纸上被如此描述:“星期六
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
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
A.车上的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作家陈舜臣在《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
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
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有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C.允许农奴赎买份地
D.推行非军事化改革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
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有学者认为:l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
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
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进化论的提出
B.英国开始用法律限制王权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
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1分)
史实: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
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
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推论: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御了外国的侵略。
史实: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
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推论: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民众对工业文明的成果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史实:1492年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
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
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推论: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联接为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了
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实: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震惊当时学术界,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
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给宗教以一次沉重的打击,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
推论:
达尔文进化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促进人们作更加深刻的理性思考,
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史实:法国的《人权宣言》中提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
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推论:《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的文件,它最早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政治原
则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史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
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推论:
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重要原因。
15.
(6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
英国艺术家斯科特于1860年创作了一幅绘画作品。画的前景是一间制造车间。在画的中央,三名强壮的工人正在挥锤打铁,画面的右边,有一台由罗伯特·斯蒂芬森公司制造的蒸汽机车。事实上,就在画面的右侧背景处,还有一台这样的蒸汽机车正在通过斯蒂芬森的高架铁路桥。车间里的其他工业产品也是铁制的;锚、航海用的空气泵、带滑轮的重型铰链。
——选自《世界文明史》
请问这幅作品内容展现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你是从哪些细节判断出来的?
(1分)这次工业革命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什么?(1)
情境二
他受人爱戴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4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摘自《历史上的今天》
请回答:文中的“他”是谁?(1分)他是怎么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困境的?
(1分)他又是怎样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试以具体一例说明。(1分)
(12分)综合探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昨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开元纪事》
古代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有过灿烂辉煌的时代,通过材料一可以用于研究历史
上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绩?(1分)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的表现(至少两点,不得照抄原文)(2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学习西
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分别是什么?(2分)
【今日
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三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1分)“新的伟大革命”
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1分)
材料四
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结合材料四,说说在改革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
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1分)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1分)
【明日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材料五
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5)哪一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1)
材料六
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此图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样的政治局面?(1分)中国综合国
力的提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分)
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联考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
(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共13题,26分)
1.A
2.C
3.D
4.D
5.A
6.D
7.D
8.C
9.C
10.C
11.B
12.B
13.D
14.史实与推论(每小题1分,共6分)
(1)A
(2)A
(3)B
(4)B
(5)B
(6)B
15.情境分析(6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文中出现了“蒸汽机车”、“高架铁路桥”(写出任意一点得1分);瓦特改良蒸汽机(1分)。
(2)罗斯福(1分);实行“新政”(1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对法西斯国家宣战,加入二战;和其他国家一起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参加雅尔塔会议等(写出任意一点得1分)
16.综合探究(12分)
唐玄宗(李隆基)(1分);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等。(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辛亥革命(1分);新文化运动(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1分,只答改革开放也得1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深圳(1分)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分)
一超多强(1分);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往多极化发展(1分)
特别说明:
考生所答的历史专用名词、历史人名、历史地名、朝代名称等,如出现错别字,皆以错误判定,不予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