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1 17:08:59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思考,学会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21教育网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它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郑和是谁?西洋又在哪儿?还同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还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内容吧。21cnjy.com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1.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学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教师:2、记记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学生:1405年;刘家港
教师:3.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学生:1405年,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装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的物资,浩浩荡荡地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到达印度古里后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到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1·cn·jy·com
教师:4.议议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学生: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www.21-cn-jy.com
教师:5、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学生: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2·1·c·n·j·y
教师:6、根据下表说说郑和下西洋之特点
学生:时间最早;次数最多;人员最多;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
教师:7、想一想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1)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客观原因:当时经济的发展、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船队中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3)主观原因: 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而且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8、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②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③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④学好外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⑤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21·世纪*教育网
二、戚继光抗倭
教师:1、说说什么是“倭寇”
学生: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有很多中国的海盗也加入到倭寇的队伍中。www-2-1-cnjy-com
教师:2、说说戚继光怎样平定倭寇的
学生: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寇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2-1-c-n-j-y
教师:3、议议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学生:(1)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2)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3)有其他地方军队的配合;(4)戚继光个人的决心和才干;(5)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教师:4、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学生:1)戚继光以天下为己任,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利益。
(2)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胜利,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来源:21cnj*y.co*m】
三、葡萄牙占据澳门和荷兰侵占台湾
教师:1、用所学的史实证明郑成功的话“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学生:(1)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
诸葛直率人,乘船到达夷洲;
(2)隋炀帝时,三次派人去流求;
(3)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
教师:2、说说葡萄牙占据澳门的过程
学生讲述,其他同学纠正
教师:3、说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殖民罪行。
学生:1642年,荷兰驱逐了西班牙人,控制3整个台湾。荷兰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在台湾贩卖鸦片,把这里的人民当作奴隶卖到国外以牟取暴利,对台湾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怒的罪行。21*cnjy*com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出处:21教育名师】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
2、郑和率领的船队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还要早( )
A半个多世纪 B一个世纪
C两个世纪 D三个世纪
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1)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联系
(3)开发南洋
A(1)(3) B(2)(3)
C(1)(2) D(1)(2)(3)
4、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B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忽鲁谟斯和阿丹
5、小明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他找的三组图片,如果要为这组图片设置一个标题的话,应是 ( )
A. 治国有方的理国明君
B. 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6、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1:阅读下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案
1-6、BACCCA
7、(1)戚继光;明朝人;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七下西洋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民族的兴趣
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www.21-cn-jy.com
3.“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适合作为如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5.“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www-2-1-cnjy-com
6.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21*cnjy*com
7.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21·世纪*教育网
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来源:21cnj*y.co*m】
9.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2-1-c-n-j-y
10.2013年4月,电视剧《抗倭奇侠》在武夷山盛大开机.该剧内容取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版权所有:21教育】
11.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21cnjy.com
12.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和平交往 C.社会变革 D.反抗侵略21*cnjy*com
14.新航路开辟以后,侵占中国澳门和南美的巴西的西方殖民者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葡萄牙 D.英国
15.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抵抗侵略 D.中外交往21·cn·jy·com
二、材料解析题
16.2016年4月18日 “习近平就日本熊本强烈地震向天皇明仁致慰问电,衷心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引用者注:参见下图中左侧钱币)。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右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碑刻文物库房近日向市民开放……有纪念明朝抗倭名将任环的皇帝谕祭碑刻,资料部副主任陈莹(说)“谈起抗倭名将……(引用者注:任环的声望不亚于明朝最有名的抗倭大将)但由于早逝,并不被世人所广知。”一位89岁高龄的沈老伯在任环碑刻前现场临摹了起来。沈老伯说,这些东西都非常珍贵,民族史实是教育孩子们最好的材料。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的“和同开弥”与“开元通宝”字体、形制、大小、年代和重量几乎完全相同,这说明了什么?2·1·c·n·j·y
有人说“开元通宝”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始铸造发行的,对此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与任环齐名的明朝最有威望的抗倭将领是谁?材料二中这些碑刻之所以珍贵,除了文中沈老伯说的原因外,你还能说出其他什么原因?21教育网
(3)与唐朝相比,碑刻反映任环生活时代的中日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著名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未来几十年内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必将影响深远。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讲话:“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
材料二:

图一:一带一路 横贯亚欧 图二: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1) 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的开通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一中的“意大利”曾为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贡献。请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这和半个多世纪后欧洲航海家的航行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有何不同?
(3)除了以上例子,请你再举一例反映东西方文明和平友好往来的史实。
1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1:阅读下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哪些高贵品质?
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1.B 2.D 3.C 4.D 5.C 6.C 7.B 8.B 9.C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 (1)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不同意,理由是:唐朝初年已经出现。
(2)戚继光,记载了当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以前从未开放过。
(3)由友好到战争(敌对)。
17. (1)张骞通西域(1分);马可·波罗来华(1分)
(2)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交往,欧洲航海家的航行目的是殖民掠夺。(1分)郑和下西洋主要到达的是亚洲和非洲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欧亚。(1分)
(3)四大发明的传播(或阿拉伯数字的传播)。(1分)
18. (1)戚继光;(2分)明朝人;(2分)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2分)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2分)
(4)不注重个人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热爱祖国、关心百姓、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等(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川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
关系
导入
郑和宝船(模型)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它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郑和是谁?西洋又在哪儿?还同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还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内容吧。
1.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像
2、记记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1405年
时间:
地点:
刘家港
3.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1405年,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装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的物资,浩浩荡荡地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到达印度古里后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到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4.议议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想象画
5、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危险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比较结果
地区 西洋 美洲 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60人
船数 大船62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船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到达范围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员最多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
6、根据下表说说郑和下西洋之特点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7、想一想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2)客观原因:当时经济的发展、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船队中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1)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3)主观原因: 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而且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8、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②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③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④学好外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⑤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1、说说什么是“倭寇”
二、戚继光抗倭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有很多中国的海盗也加入到倭寇的队伍中。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寇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说说戚继光怎样平定倭寇的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不追求名利,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戚家军抗倭形势图
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1561年台州之战九战九捷,基本扫除浙江沿海的倭寇。
福建
广东
3、议议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4)戚继光个人的决心和才干;
(2)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
(5)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3)有其他地方军队的配合;
4、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1)戚继光以天下为己任,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利益。
(2)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胜利,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所以说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锯,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
诸葛直率人,乘船到达夷洲;
(2)隋炀帝时,三次派人去流求;
(3)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
1、用所学的史实证明郑成功的话“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三、葡萄牙占据澳门和荷兰侵占台湾
葡萄牙
2、说说葡萄牙占据澳门的过程
3、说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殖民罪行。
1642年,荷兰驱逐了西班牙人,控制3整个台湾。荷兰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在台湾贩卖鸦片,把这里的人民当作奴隶卖到国外以牟取暴利,对台湾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怒的罪行。
金门(1661)
赤嵌城
(今台湾台南市南)
台湾城
(今台湾省安平)
1662年,收复台湾
4、给大家讲郑成功将军的故事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板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占据澳门和荷兰侵占台湾
巩固练习
1、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
2、郑和率领的船队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还要早( )
A半个多世纪 B一个世纪
C两个世纪 D三个世纪
B
A
4、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 )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B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忽鲁谟斯和阿丹
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1)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联系
(3)开发南洋
A(1)(3) B(2)(3)
C(1)(2) D(1)(2)(3)
C
C
5、小明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他找的三组图片,如果要为这组图片设置一个标题的话,应是 ( )
A. 治国有方的理国明君
B. 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C
6、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A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阅读下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1)戚继光;明朝人;(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