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流行一个词语“四万万同胞”,究竟从何时起中国的人口达到四亿之多?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口繁衍得如此之快?1.鼓励垦荒和农作物品种的增加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工商业的发达三、人口增长2.治理黄河和边疆开发1.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2.商业市镇蓬勃兴起1.人口显著增长2.“康乾盛世”3.晋商、徽商等商帮涌现明末清初的战乱、灾荒等造成了严重破坏 以四川为例:川东地区,土著残存不足5%,川中地区北部土著残存大约为15%、南部不足10%,成都平原及川西地区残存不足10%。合计四川土著居民残存比例不足10%。
——曹树基等《中国人口史》(河南)满目榛芜,人丁稀少。(江南)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四川)民无遗类,地尽抛荒。提高农民垦荒的积极性承认农民对垦荒地的所有权,给予免税甚至授官等奖励精耕细作图围湖造田(右上)开山造田(右下)精耕细作图玉米、番薯可以套种易种、高产,“不与五谷争地”吞云吐雾的古代印第安人明清时期,国人以吸食旱烟、水烟为主,所种烟叶为晾晒烟 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外来作物还有凉薯、木薯、辣椒、番茄、西葫芦、笋瓜、四季豆、菠萝、番荔枝、木瓜、陆地棉等。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经印度等地陆上路线,二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最初仅为观赏植物,见载于明代高濂(1573—1620)的著作。清人所绘的黄河嵩山段黄河筑堤图靳辅著有《治河方略》一书清代太仓州、宝山县、金山县等沿海地区修筑海塘舆图走西口
开发边疆清末内蒙绥远城的一户汉族农民人家 秋禾春麦陇相连,
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
何劳转粟上青天。
——纪晓岚(1724—1805) 清代乌鲁木齐东城墙和文庙遗迹乾隆景德镇釉里红几何纹开光花卉纹壮罐 康熙景德镇青花山水图瓶雍正景德镇窑淡黄釉瓶 乾隆景德镇窑黄地粉彩开光诗文壁瓶 清代南京城一景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纺织工具南京云锦已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代福建茶叶种植、制作、外运、贸易图 《南都繁会图》(局部) 《盛世滋生图》(局部) 清代当地地方志中的佛山镇(上图)、汉口镇(下图)一景 清代晋商乔致庸及其府第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白间屋”。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不下数十万” 。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扬州清代湖南会馆 清代武昌吉安会馆的墙砖云南昆明清代石屏会馆北京清代安徽会馆遗迹经济之盛人口之盛材料一:东周以后到唐末以前千余年中,同一地理范围的人口数老是在一两千万或两三千万,至五六千万之间打转转。宋代与明代稍高一点,也不过增到一亿左右。而清代265年之间,人口数竟增到四亿以上。
——《中国人口史》材料二:与玉米配合起着养育人类的重大作用的是红苕、马铃薯、高粱、大豆和花生。过去中国有相当大部分的丘陵和山地无法种植小米,而一直保持蛮荒状态。现在,玉米、红苕和洋芋一齐向高山、大菁、丘陵、河滩进军。大地被充分利用起来支持人类的繁殖。
——《中国人口史》材料三: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移民成为人口的“宣泄阀”。尤其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帮会团体也因之兴起,成为社会动荡不安之源。晚清再现的连绵不断的宗族械斗、土客械斗,究其实质,也是因地少人多,为争生存空间有关。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羊城晚报》1998年3月2日清代以前我国人口发展有什么特点? 清代人口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人口之盛 明清两朝继承了元朝的大一统局面,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国力强盛。清朝统治前期更是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西汉汉文帝、汉景帝东汉汉光武帝隋朝隋文帝唐朝唐太宗唐朝唐玄宗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材料一: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盛世材料二:“康乾盛世”与世界历史上的同一时刻(17—18世纪)
英国:进行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展开,生产力迅速提高。
法国:17世纪中期,路易十四进行改革,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后半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美国:1775—1783年,独立战争爆发。1787年,制定了宪法。1789年,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探究:有人认为,“康乾盛世”超过了前代任何一次盛世局面,是值得颂扬的;也有人认为,“康乾盛世”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是“落日的余晖”。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明清两朝继承了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格局,经过统治者励精图治和各族人民的勤劳付出,出现了农业发展、工商业发达、人口增长的繁荣景象,史称“康乾盛世”。
今天的中国也在走向强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反思。
1.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D2.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鲁商 D.鲁商和晋商A3.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多民族国家重新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重视生产,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
③外来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④人口减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C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