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16部编版七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朝的统一:
1、建立:
年,
建立隋朝,定都
。他就是
。
2、统一:
年,隋朝灭
,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巩固统治的措施:①经济上:编订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强
,提高行政效率。
4、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从
年起,
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①三点: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
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
、
、
、
。
③五河:连接
、
、
、
、
。
3、地位:是古代世界
的运河。
4、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
1、创立:
①尝试:
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②创立:
时期,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作用及影响:
①
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一大变革,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唐朝时期诗歌的繁荣奠定基础。
②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隋朝的暴政
灭亡: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二世而亡。(类似于
)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______”
2.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①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广纳贤才,重用
、
等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______,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军事上:打败东、西突厥,设置
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二、女皇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_。
2.统治措施:(1)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制度。(2)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统治思想: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
为相。
2.改革措施:
(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
_。
(3)注重______,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标要求:1、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和
,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
①丝织业:
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制瓷业:越窑的
如冰如玉;邢窑的
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
,造型精美。
③造船业、冶矿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往来频繁。都城
规模宏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城中有东、西两
,是主要的商业区,商店林立;城内还建有100多个
,是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吐蕃:
①唐太宗时期,吐蕃(藏族)赞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统一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拉萨)。唐太宗把
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
迎娶
。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蓄,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
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的诗歌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
”的美誉。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
”之称,他被誉为“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
和
。
3、绘画:唐朝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著名的画家有
和
。
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代表作《步辇图》;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他被誉为“画圣”。
4、石窟艺术:
位于甘肃
( http: / / www.21cnjy.com )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洞窟内保存大量的壁画、彩塑、佛经等文物,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一、遣唐使
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况: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回日本,对日本____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概况: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次东渡,终于在____________年抵达日本。
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______,修建了____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文化等,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背景:唐朝与____________有频繁的交往。
时间:____________初年。
概况:高僧____________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作用:为____________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____________》:根据玄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口述成书,记载了他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____________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唐朝实行
的对外政策。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标要求: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2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______、行政权和______于一身。(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3.影响:
(1)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2)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
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②人民______繁重,生活闲苦。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建立政权。
2.唐朝灭亡:(1)时间:_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_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
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
3.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2)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