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4-23 15:1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的加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培养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情境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并鼓励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在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时,所使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三位数加减法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3.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回收废电池”一节,介绍废电池对大自然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充分利用这些现实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1 买电器
1课时
2 回收废电池
1课时
3 十年的变化
1课时
4 小小图书馆
1课时
5 练习三
1课时
6 小蝌蚪的成长
1课时
7 算得对吗
1课时
8 练习四
1课时
买电器。(教材第43、第44页)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计数器、课件。
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家用电器也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电器商店看看,说说从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43页情景图)
生:1台洗衣机500元,1台电冰箱960元,1台电视机800元,1台电扇200元。
师: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一共要花多少元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生:加法。
师:对!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500和800加起来,而这里的500和800都是整百数,比以前我们学过的两位数都要大,该怎么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500+800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可以画图,每一段为一百,在500的基础上这样一百一百地数,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数了8个一百后,结果是1300,所以一共要花1300元。
·可以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5个百加8个百,就是在百位上一共拨13个珠子,因为满十进一,所以千位上是一个珠子,百位上是3个珠子,也就是1300元。
·我是这样想的,500加800,就是5个一百加8个一百,5+8=13,有13个一百,所以500+800=1300,一共要花1300元。
……
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师: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1台电视机800元,1台洗衣机500元,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并且标上数,这样一百一百地数,700、600、500,相差了3个一百,所以少花300元。
·还可以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在百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电视机的800元,比洗衣机的500元(也就是百位上的5个珠子)在百位上多了3个珠子,所以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机少花300元。
·还可以这样想,8个一百减去5个一百,剩3个一百,所以是300元。
……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试着解答。现在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提问题并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同时教师组织好其余学生做评价。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有计算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中促使学生优化算法。】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买 电 器
500+800=1300(元)
想:5+8=13
500+800=1300
答: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
一共花1300元。     
让学生口述算法和算理,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讲清楚为什么这样算,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开放了,学生怎样想就怎么算,使学生的能力展示出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不是一讲到底,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并且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这样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想法就大胆地表现出来了,有利于精彩课堂的生成。
A类
口算下面各题。
400+300=   700+500=   900-300=   200+900=   1300+800=
1800-900=  
500+3000=  
1000+900=  
1800+200=  
130-70=
1300-800=  
600+500=   
1700-800=   
2400-100=  
360-200=
(考查知识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B类
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整百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是1500。
(考查知识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700  
1200  
600  
1100  2100  900  
3500  
1900 
2000  60  
500  
1100  
900  
2300  160
B类:
(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44页“练一练”
1.
900  760  400  380  画一画略
2.
430  70
  1230  2000  250  610  230  1600
3.
(1)820-800=20(米)   850-820=30(米)
(2)周四比周三多跑多少米  950-850=100(米)(答案不唯一)
4.

5.
500~530   270~300   
150~180
 
500~520   280~300   
420~440
回收废电池。(教材第45、第46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数器、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吗
学生举手回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博士,让他告诉你们这其中的危害。
(放课件: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
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名同学一生的饮水量。)
师:你们想想办法,说一说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说出处理的方法。
师: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应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师:同学们,有一所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你们能从图中发现什么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出示课件:教材第45页情景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每班回收的废电池数,还知道了奖励规定。
·我想问:(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
……
师: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 说说你的想法。
生:(3)班一个班就回收了一百四十多节,加上(1)班的一百二十多节,两个班一共回收的数量应该在二百六十节以上,一定可以获奖。
师:说得有道理!(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先估计一下。
生:(1)班回收一百二十多节,(2)班回收七十多节,两个班一共回收的数量应该在一百九十节以上。
师:估计得对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一算,然后跟小伙伴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我们可以先计算122+70=192,再加剩下的7,结果是199,所以一共回收废电池199节。
·还可以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1个珠子,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122;加77,就要在个位上增加7个珠子,这时个位上是9个珠子,十位上增加7个珠子,这时十位上也是9个珠子,百位上的珠子不变,还是1个,因此就是199。
师:以前我们笔算100以内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刚才我们用计数器计算时,是不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呢
生:是,个位上的数跟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跟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笔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笔算,指定学生到前面板演。完成后交流订正。
师:(1)班和(3)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该怎样计算呢 自己试一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展示。
学生尝试自己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
师:仔细观察,想一想,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笔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这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使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师:笔算三位数加法与笔算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相同数位对齐,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回收废电池
    122+77=199(节)
1
2
2
+
 
7
7
1
9
9
答:(1)班和(2)班一共
回收199节废电池。  122+149=271(节)
1
2
2
+
1
41
9
2
7
1
答:(1)班和(3)班一共
回收271节废电池。
      相同数位对齐,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
在教学中,把握学生学习情绪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与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A类
用竖式计算。
162+234    718+120     456+307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法;能力要求:会笔算三位数加法。)
B类
  电话机358元  微波炉329元   台灯170元  电风扇358元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法;能力要求:会笔算三位数加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62+234=396
1
6
2
+
2
3
4
3
9
6
  718+120=838
7
1
8
+
1
2
0
8
3
8
  456+307=763
4
5
6
+
3
01
7
7
6
3
B类:
买电话机和微波炉:358+329=687(元)(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46页“练一练”
1.
689  582  画一画略
2.
(1)去年种松树118棵,杨树226棵;今年种松树316棵,杨树435棵。
(2)不够。
(3)316+435=751(棵)
(4)松树:118+316=434(棵)  杨树:
226+435=661(棵)
3.
417  
591  
495  581  竖式略
4.
(1)略
(2)360+264=624(米)
十年的变化。(教材第47、第48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野生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请阅读下面的小短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47页情景图)
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汇报。
生:这十年来,环境好了,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
师:是啊,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设计意图:继续对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师:根据小短文的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
师:对于这个问题,谁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想法。
生:十年后这里增加了139种动物,也就是说比十年前的87种多了139种,所以应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7+139。
师:这是一道三位数的加法计算题,先估计一下结果大概是多少。
生:87接近90,139接近140,90+140=230,结果应该接近230。
师:真的是这样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看。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可以先计算87+100=187,再计算187+30=217,最后计算217+9=226。
·可以借助计数器拨珠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39,然后在个位上加7,这时个位上的珠子有16个,满十向前一位(也就是向十位)进一,个位上还有6个珠子;十位上原来有3个珠子,加进位来的1个珠子就有4个珠子,再加8个珠子,应该是12个,满十进一,所以十位上剩2个珠子,百位上原来有1个珠子,加进位来的1个珠子就有2个珠子,结果是226。
·可以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7和9对齐,十位上的8和3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结果同样是226。
……
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 你觉得哪种算法最简便
生:喜欢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最简便。
师:用竖式计算教材第47页最下面的习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结果,重点说清算法。
师: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十年的变化
三位数加法:从个位加起。
1.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创设了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采用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同时运用合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学习评价上做得还不够,评价比较单一,语言的激励性还不够,因此缺乏一种感召力。
A类
1.
淘气和笑笑学过“回收废电池”的知识后,开始收集旧电池,一个月后,淘气收集了413节,笑笑收集了387节,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节
2.
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市目前较高的摩天大楼,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
                       209米京广中心大厦   中央电视塔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法;能力要求: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加法。)
B类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

7
+

9
6
 
6
2
3
1
4
8
+

6
7
4

5
3
7

+

3

5
1
4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法;能力要求: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加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413+387=800(节)
2.
209+196=405(米)
B类:
4
2
7
+
1
9
6
6
2
3
  
1
4
8
+
2
6
7
4
1
5
  
3
7
8
+
1
3
6
5
1
4
 (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48页“练一练”
1.
482  
632  画图略
2.
(1)368+68=436(元)
(2)365+580=945(元)
(3)床和椅子(答案不唯一)
3.
545  921  925  竖式略
4.
改正:
  
3
9
7
+
41
3
2
8
2
9
   
4
3
5
+
21
71
5
7
1
0
   
2
7
8
+
21
51
6
5
3
4
5.
749+251=1000(答案不唯一)
小小图书馆。(教材第49、第50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出示课件:教材第49页情景图)
生1:这是图书馆,有几位同学正在图书馆看书。
生2:我知道了故事书有239本,连环画有118本,科技书有57本。
生3:我知道了故事书最多,科技书最少。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设计意图:在谈话交流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求两种书一共多少本,这恰好可以复习和巩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探索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该怎么计算呢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故事书有239本,连环画有118本,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的本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239-118。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算239-100=139,再算139-10=129,最后计算129-8=121。这样先减整百数,再减整十数,最后减一位数。
生2:可以借助计数器计算239-118。先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9,百位上拨2个珠子,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9个珠子;相减的时候,从个位上去掉8个珠子还剩1个珠子,十位上去掉1个珠子还剩2个珠子,百位上去掉1个珠子还剩1个珠子,这样剩下的珠子就表示121。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我们可以根据计数器拨珠的方法计算,如果写成减法竖式,想一想,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后再减。
(板书讲解三位数的减法竖式)
师: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该怎样计算呢 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在用竖式计算118-57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十位上的“1”不够减“5”。
师:不够减该怎么办呢 以前我们学习两位数减法时,是怎么做的
生: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借一当十,再继续减。
师:对啊,试着算一算,看结果是多少。
生:结果是61。
师:说一个算式“239-57”能解决的问题,并算一算。
学生可能会说:
·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既要鼓励学生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又要合理优化计算的方法。借助原有的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师:笔算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后再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小小图书馆
239-118=121(本)
2
3
9
-
1
1
8
1
2
1
     118-57=61(本)
·
1
1
8
-
5
7
6
1
相对数位对齐后再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
1.本节课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优化了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算法,用自己的方法解题。本节课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而是要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强调运算法则的教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掌握一种运算方法,还要开拓思维,善于运用概念灵活运算,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A类
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小军拾了126个,小兰拾了114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20个。
(1)小军比小兰多拾多少个
(2)小宁拾了多少个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仔细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试着解答出来。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26-114=12(个)
(2)126-20=106(个)
B类:
裤子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76-208=68(元)(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50页“练一练”
1.
142   338   画图略
2.
242   635   
416   206   竖式略
3.
280   240   
210   710
4.
(1)长颈鹿经过商场去学校比较近。144+128=272(米)
(2)小猴经过长颈鹿家去商场比较近。213+144=357(米)
128+230=358(米)  358-357=1(米)
5.
淘气说得对。
练习三。(教材第51、第52页)
1.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3.能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对于前面学习的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不管计算三位数加法还是三位数减法,都要相同数位对齐后再计算。
·我知道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和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似,都是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我知道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类似,都是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真正计算的时候会怎样呢 我们来接受检验吧!
【设计意图:利用“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既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又为下一步顺利进行练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这道题,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52页第7题)
生1:我知道要用950个鸡蛋孵小鸡。
生2:我知道上午孵出了227只小鸡。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还有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师:用95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227只,那么还有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该怎样解答呢 自己试试看。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指定学生汇报: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950-227。在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最后结果是723。还有723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师:说得很对,如果下午比上午多孵出218只小鸡,那么下午孵出多少只小鸡 该怎样计算呢
生:下午孵出的比上午多218只,求下午孵出的只数,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27+218。在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结果是445。下午孵出445只小鸡。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呢 跟大家说说吧!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练  习
 950-227=723(只)
·
9
5
0
-
2
2
7
7
2
3
答:还有723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227+218=445(只)
2
2
7
+
2
11
8
4
4
5
答:下午孵出445只小鸡。
1.本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过在评价中还应更注重细节,比如学生书写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自己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10+534=    139+312=   302+355=
195+676=    577-545=   898-584=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法。)
B类
一种电视机原价是986元
,现价是758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844  451  657  871  32  314  竖式略
B类:
986-758=228(元)
教材习题
第51、第52页“练习三”
1.
372  182   画图略
2.
>   =    =   
<
3.
537   894  
152   638   竖式略
4.
(1)248+260=508(张)
(2)260-248=12(张)
5.
(1)580+235=815(米)
(2)815-421=394(米)
(3)580-235=345(米)
6.
(1)小熊:100→900-700→200+100→500-100→1000-500→300+300→650+50→827-27→967-67→1000
(2)小狗:1000→967-67→827-27→650+50→300+300→1000-500→500-100→200+100→720-520→100
7.
(1)950-227=723(个)    (2)227+218=445(只)
8.
(1)341-239=102(厘米)   (2)239-110=129(厘米)
小蝌蚪的成长。(教材第53~55页)
1.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计数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不是每只蝌蚪都可以顺利地变成青蛙,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的蝌蚪才会变成青蛙。大家请看下面的调查,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我知道了在西池塘有514只蝌蚪,只有126只变成了青蛙。
生2:我知道了在东池塘有412只蝌蚪,只有89只变成了青蛙。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收集到的信息也不少,而且说得很有条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奠定基础。】
师: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该怎样计算呢 说说你的想法。
生1:东池塘原来有412只蝌蚪,有89只变成了青蛙,求没有变成青蛙的蝌蚪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412-89。算的时候可以用画图法,先用412减去80得332,再减去9,最后还剩323。
生2:也可以借助计数器算,先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12,然后从个位上减去9,不够减,从十位借1,这样十位上现在成了0;个位上的数相减得3,还有3个珠子;十位上0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这样百位上还剩3个珠子;十位上就是10减8得2。所以结果是323。
生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后再减,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指定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
师:百位上为什么不是4
生:因为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借走了1,这样4-1=3。
师:你能算出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吗 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和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重点说清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个位上4减6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这样14-6=8;十位上的1被借走后是0,0减2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当10,这样10-2=8;百位上的5被借走1还剩4,再减1等于3,所以是388。)
师:看一看,下面的计算对吗 错在哪儿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出示课件:教材第53页最下面一题)
生1:第一道题错在没有把相同数位对齐,应该是先把个位上的6和1、十位上的2和4对齐后再减,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85。
生2:第二道题错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忘记减去个位借走的1了,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304。
师:说得很好!你会解答这样的问题吗 (出示课件:教材第54页“试一试”题一)
生:300个气球已经吹好了76个,求没有吹好的气球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00-76。
师:你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吗 试一试并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300-76,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到黑板上来板书。(请不同的学生板演竖式计算,重点让计算正确的学生说清计算过程。)
(结合学生板演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并检查竖式计算的对错情况,错的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的要给予表扬。)
强调:当个位不够减,而十位上是0时,我们应继续向前一位(百位)借1;在计算十位时,不能忘记向百位借来的10已经被个位借走了1,所以还剩9,应该用9去减。
师: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 说一说。(出示课件:教材第54页“试一试”题二)
生:笑笑是先把300看成299+1,这样再从299里面减去76就够减了,不用借位,得到223,最后再加上之前的1,所以就是224。
师:说得很好!想一想,计算竖式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既可以及时地巩固新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学生优化算法自我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小蝌蚪的成长
412-89=323(只)
·
·
4
1
2
-
 
8
9
3
2
3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相同数位对齐,
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
1.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教学中的难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一次退位减法和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2.注重算理的讲解。学生尝试计算完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指定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竖式,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从前一位退1的过程,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之前退的1,又加又减,在计算上的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A类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14-876=   
602-189=    
900-678=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
B类
妈妈要买一件478元的衣服,付给售货员5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8  
413  
222  竖式略
B类:
500-478=22(元)
教材习题
第54、第55页“练一练”
1.
467  
354  画一画略
2.
215-78=137(页)
3.
89  
65  
193  
671  竖式略
4.
0~300:600-476   630-345  305-206
301~600:804-379  700-224
601~900:946-128   
5.
3  
6  
9
6.
200-178=22(元)
7.
425-297=128   800-425=375   800-297=503
8.
(1)剧场的座位够了。
(2)203+278=481(名)
(3)够 500-481=19
算得对吗。(教材第56~58页)
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2.体会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3.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难点:体会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课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师:瞧,这两个小朋友去书店买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56页情景图)
生1:我知道了科普丛书每套118元,中外童话每套138元。
生2:小女孩要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售货员阿姨说一共要256元。
师:应付多少元 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
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加法算了一遍,的确是256元。
·我想如果售货员阿姨的计算是正确的,就应该能倒回去,也就是从256元里面去掉其中一套书的价钱应该等于另一套书的价钱,所以我用256元减去科普丛书的118元,正好是138元的中外童话的价格,说明售货员阿姨的计算是正确的。
(如果学生的想法中没有出现其中的任何一种,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向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做是否合理。)
师:前面同学的算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今天我们主要就是研究验算的方法。
师:如果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用300减去44试试。
·
·
3
0
0
-
 
4
4
2
5
6
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是256,说明是正确的。
生2:我用加法验算。
2
5
6
+
 1
41
4
3
0
0
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00,说明是正确的。
师:现在请大家用竖式计算并验算下面各题。(出示课件:教材第56页最下面的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过程及结果。
师:看看这些题目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出示课件:教材第57页“试一试”)
生1:第一个加法的计算错在十位上忘记加进位来的“1”,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90。
生2:第二个加法的计算错在抄错了数,把153写成了135,这样当然算得不对了,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49。
生3:减法的第一个错在个位上错误地用“大数减小数”,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66。
生4:减法的第二个错在连续借位时,百位上借走了1,应该是9减1再减6得2,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68。
师: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减少计算错误。
学生可能会说:
·验算可以减少错误。
·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不能粗心抄错数,如果抄错了数,怎么计算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
……
师:说得都很对!但是要正确地计算,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仔细地检查这些细节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节单独的数学课,提醒学生验算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列举学生计算错误的范例,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师: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118+138=256(元)
1
1
8
+
1
31
8
2
5
6
  验算:
 
·
2
5
6
-
1
1
8
1
3
8
答:应付256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减少错误:
1.不能抄错数;
2.不能忘记进位和退位;
3.要验算。
1.在以往的教学中,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教学的,此次采用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集中呈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从正确计算、格式正确、书写漂亮三个方面严格地要求学生。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验算的方法,而且在第一时间规范了书写的格式,使学生记忆深刻。
A类
啄木鸟捉害虫。(苹果树上有许多害虫,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
 
2
8
1
2
9
       
7
8
0
-
 
5
1
1
2
9
       
4
6
4
-
2
7
5
2
9
9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法。)
B类
如下图所示,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从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
1
4
7
-
 
2
8
1
1
9
     
 
·
7
8
0
-
 
5
1
7
2
9
     
·
·
4
6
4
-
2
7
5
1
8
9
B类:
517-348=169(千米)
教材习题
第57、第58页“练一练”
1.
136+288=424(张)  验算略
2.
(1)165+117=282(元)
(2)300-282=18(元)  不对。
3.
  
·
·
6
0
1
-
3
4
8
2
5
3
     
·
·
7
0
5
-
4
0
6
2
9
9
     
4
8
6
+
31
11
7
8
0
3
     
4.
913  418  843  585  验算略
5.
(1)203-189=14(个)
(2)256-203=53(个)
(3)略
(4)做一只公鸡和一只鹿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256+189=445(个)(答案不唯一)
6.
(1)235-189=46(厘米)
(2)105-95=10(厘米)
(3)淘气比数学迷跳得远多少厘米 235-216=19(厘米)(答案不唯一)
练习四。(教材第59~61页)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掌握验算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本单元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我知道了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与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同,都要相同数位对齐。
·我发现我们学过的加法计算都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我发现我们学过的减法计算都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不够减时,都是向前一位借一。
·我知道了验算可以减少计算错误。
……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那么学习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们通过检验才能知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既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光明电影院这一周的售票情况,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60页第9题)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发现这一周每天的售票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我发现星期五售票最多,可能是星期六要休息了,看电影的人就多了。
·我发现星期一售票最少,可能是人们刚开始上班,任务比较多,没时间出去看电影。
……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理有据,很好!谁能告诉大家,这周内哪天售出的票最多 哪天售出的票最少 相差多少
生:从表中我们知道售出票数最多的是星期五,有480张,售出票数最少的是星期一,有156张,求相差多少张,用减法计算:480-156=324(张)。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吗 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算,并说说你们是怎样验算的。
生:我是用加法验算的,324+156=480(张),说明是正确的。
师:哪两天售出的票数和最大 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知道哪两天售出的票数和最大,就要把这一周内售票的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发现售票最多的两天分别是星期五和星期日。
师:哪两天售出的票数和最小
生:就要把这一周内售票的数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发现售票最少的两天分别是星期一和星期三。
师:哪两天售出的票数最接近 你是怎样想的
生:通过比较可以知道,比较接近的有星期一的156张和星期三的162张,经过计算发现这两天的票数相差162-156=6(张);虽然星期二的395张和星期六的402张也比较接近,但是经过计算发现这两天的票数相差402-395=7(张)。这样看来最接近的还是星期一和星期三的售票数。
师:说得非常棒!我们可以运用学过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解决很多的问题,只要你努力,相信你就是最棒的,继续努力吧!
【设计意图:在具体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师:对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练  习
三位数加减法;
加法: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
由于这是一节练习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答,说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让学生尽情展示。但是个别学生还是有搭便车的不良习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A类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987-398=589(米)
B类:
206-128=78(辆)  
78+47=125(辆)
教材习题
第59~61页“练习四”
1.
918  
763  
494  画一画略
2.
阳光鞋店售出的女鞋有多少双 125+75=200(双)(答案不唯一)
3.
34  130  200  115  530  510
4.
358  176  
259  验算略
5.
500-222<275+225<906-345<278+628
6.
(1)够
(2)400-186=214(厘米)
7.
398-350=48(元)    235-198=37(元)   
1000-960=40(元)
8.
(1)109-25=84(箱)
(2)109+84=193(箱)
9.
(1)星期五售出的票数最多,星期一售出的票数最少。相差:480-156=324(张)
(2)星期五和星期日两天售出的票数和最大,星期一和星期三两天售出的票数和最小。
(3)星期一和星期三售出的票数最接近。
10.
168~268都可以  
447~487都可以
11.
第一道门:9  第二道门: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