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老王》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老王》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4 19: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加深对作者和她的作品的理解。
2.指导学生理解老王的“善”,也了解老王的“苦”。
3.通过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关心那些不幸的人的品质。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整体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回音也是“我爱你”,在为人处世方面,你真诚待人,别人也能真诚待你,你关爱别人,别人也会关爱你。杨绛的散文《老王》,写出了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从中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 布拉斯》、《堂 吉诃德》等,新作是《我们仨》。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骷髅(kū
lóu) 绷(bēng)滞笨(zhì) 愧怍(zuò) 攥着(zuàn)
塌败:塌陷破败。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㈠概括大意
1.(1--4)写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
2.(5--7)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

孤苦无依:光棍一个
苦 辛苦劳累:蹬三轮车
老 生理缺陷:严重眼疾
居处简陋:生计艰难
王 送 冰:量多价低
善 送病人:免费相助
送 礼:知恩图报
我家坐他的车
善 用情关爱
我 与他交谈,送鱼肝油
平时关爱不够
愧 呼吁关注
死后感到愧疚
幸运者→同情关心←不幸者
人格平等
㈡课堂探究
1.《老王》中,作者是如何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明确:一是围绕中心选材。作者着力表现的是老王的“苦”和“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表现老王因职业的卑微、生理的缺陷造成了生活的困苦;以下三段,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表现他的“善”。二是有明晰的线索。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作者知道了老王的身世,也对老王很照顾,等等。一切娓娓道来,亲切平淡,有条不紊。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老王》通过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表现了老王的老实厚道,关心人,也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3.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通过几个生活片断来表现人物。开头四段介绍了老王的三点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突出其生活苦。后三段,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表现老王的心地善良。
㈢质疑问难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研讨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杨绛在《自序》里自谦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可是,我们看到,杨绛不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写的。尤其是散文,作者自由自在地描写她的心灵世界,描述的对象不论是大千世界,还是生活细节,都有她独特的体会。她的文风舒缓从容,清丽淡雅,常常是一些平淡的白描式文字透露出作者的深情。
本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其笔下的人物与表达的思想。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㈠课文探究
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是一个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重意气、讲仁义,地位低下的车夫。
2.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
明确:作者的善良表现:坐他的车,照顾生意;老王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不能让他白送香油鸡蛋;当老王的客三轮改成平板三轮时,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女儿像她一样,送他一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还担心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是不忘,总觉欠人情,去世的头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3.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明确:杨绛夫妇是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对一个目不识丁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竟然这样关心,这是因为在作者夫妇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有人道主义思想。
老王的善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的善良是本性上的善良。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老王的不幸深表同情,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怍”。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
1.你对老王有怎样独特的理解?

2.学了本文你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收获?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信客》,要求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新华社台北12月28日电(记者顾钱江、胡创伟)著名作家杨绛所著的《我们仨》在28日揭晓的台湾中国时报“2003开卷好书奖”中获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第一名。
评委会认为,92岁高龄的杨绛,以平和笔调记录了她与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及女儿钱媛相守63年的人生经历,让读者与她一同沉浸于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交织的人生实境中。书中同时收录了三人往来的文字、书信及图画,不仅如梦似幻地道出挚情难断的依恋,也在清丽幽默的文字中浓缩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

1999年女儿钱瑗和钱先生先后去世,一家三口去了两口。她忍着失去亲人的孤苦,躲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了英文版《斐多》(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话录之一)的翻译。她在此书的“译后记”中写道:“我不识古希腊文,对哲学也一无所知。但作为一个外国文学研究者,知道柏拉图对西洋文学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知道《斐多》是一篇绝妙好辞。我没有见到过这篇对话的中文翻译。我正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此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4月出版,如今已印刷两次。《斐多》之后,她便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钱钟书手稿的整理工作。

独腿人生(拓展阅读)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候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原有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取而代之的是崇敬。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硬是找回了两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
1.作者在一、二、三自然段花了不少文字来写自己的窘迫及与车夫的讨价还价,这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不多余。为下文车夫拒收五元作铺垫。
2.“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车夫是独腿的?
答: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3.“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是什么滋味?
答:自己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让一个独腿的人拉着实在不大好意思,还为刚才跟车夫讨价还价过意不去。
4.第六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什么描写车子的状况?
答:为了表现在陡坡上行车的艰难,与下文对车夫的动作、外貌描写相结合,突出表现独腿车夫工作的艰辛及车夫与命运的抗争。
5.车夫拒收车钱,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答:诚实守信,刚强自尊。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