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北师大版6跳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北师大版6跳绳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4-23 16: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绳》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你能说说你的跳绳成绩吗?跳绳不但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发现了吗?
  [点评]利用“跳绳”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
  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
  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些什么?
  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B.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
  ③要想知道“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你会解答吗?
  板书: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62—48=
  [点评]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2.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
  师:请你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探索算法,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62-48=(  )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62-48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
  (2)将全班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
  [点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62-40=22  算法三:62-42=20
      22-8=14       20-6=14
  算法二:62-50=12  算法四:58-48=10
      12+2=14        10+4=14
  师:好多同学都能口算出算式的结果,除了口算你还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吗?
  算法五:用竖式计算.
  我发现同学们笔算时有两种结果,大家看:一种是62减48等于14;另一种是62减48等于24.
  
  到底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摆小棒验证一下

  [点评]学生通过数小棒,直观感知当个位不够减时需再十位借“1”的意义.通常学生先摆62根小棒,再从62根里去掉48根,先去掉8根,2根减8根不够减,就从6捆中拿出一捆拆开与2根合起来,从12里去掉8根还剩4根,原来有6捆,拿出1捆后还剩5捆,再去掉4捆剩1捆,从而得出结论62根减48根,还剩14根.

  4.试一试.
  ①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下)
  ②小亮比小东多跳几下?
□○□=□(下)
  看图列出算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想一想.
  赵老师跳了100下,你能知道老师比小红多跳几下吗?
  独立列式.板书:100-48=
  估算得数.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
  ①98-48=50  ②99-48=51  ③100-50=50  ④100-40=60
   50+2=52    51+1=52    50+2=52    60-8=52
  ⑤竖式计算:
  
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活动三:师生共同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做减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生: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85-58=  44-27=  80-55=  64-9=
  2.林林带了50元钱去买一个羽毛球拍,他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