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版七下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版七下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4 09: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4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隋朝、唐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分别是
隋朝:581、杨坚(隋文帝)、长安
唐朝:618、李渊(唐高祖)、长安
(2)隋朝开创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兴修了什么大型工程?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大运河
(3)隋朝最后君王和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隋炀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统治残暴。温故知新一.贞观之治1.人物:______(名字),626年登基,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________。2.统治措施:李世民贞观唐太宗材料一 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材料二 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役,注意“戒奢从简”。
材料三 贞观二年,太宗谓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材料四 魏徵曰“明君之所以明,是因为多方听取不同声音;昏君之所以昏,是因为不听取多方建议。”太宗十分赞许。
结合课本,材料分别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1)李世民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认识到爱惜民力。
(2)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
(3)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4)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徵——一面镜子一.“贞观之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徵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一.“贞观之治”百姓生活有所改善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图3 女皇武则天图2 唐高宗贡献:延续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1.开元盛世:
(1)人物:712年,_____继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
(2)统治措施:
励精图治、任人为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3)他在位期间:
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1.客观原因:
①国家统一,政治安定,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主观原因:
唐玄宗统治前期个人才能与励精图治。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2.经济发展 (1)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经历了持续的恢复与发展,到_________到达了_____。开元年间顶峰3.表现:(1)农业:农业迅速发展,水利工程大量兴修,粮食总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和人口数大大超过前代。农耕工具和灌溉工具的典型代表是________和__________。曲辕犁筒车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曲辕犁筒车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3.表现:(1)农业:农业迅速发展,水利工程大量兴修,粮食总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和人口数大大超过前代。农耕工具和灌溉工具的典型代表是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丝织品和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唐三彩越州青瓷邢州白瓷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3.表现:(1)农业:农业迅速发展,水利工程大量兴修,粮食总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和人口数大大超过前代。农耕工具和灌溉工具的典型代表是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丝织品和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
(3)城市和商业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成为大都会。典型代表——长安城。市、坊分明
人口达百万
国际性大都市三、开元盛世 忆 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这首诗反映了开元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全盛”表现在哪些方面?作业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议一议: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统治措施的异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 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制度将盐铁专营权收归中央,亲
临治黄一线,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派兵北击匈奴,夺取河套
和河西走廊地区,击溃匈奴设置管理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太学重视培养人才,扩充国学规模, 增加学员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促进汉藏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