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章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内容。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同时为后面的小数乘法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已经掌握了“元、角、分”并初步认识了小数。从学生已学知识的角度看,解决本章节的几个重点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知道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以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3.让学生经历动手量一量和在方格纸上涂色等过程,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计算并估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5.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教材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另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是在“元、角、分与小数”和米、分米、厘米以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小数的应用范围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是比较广的,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标签以外,像赛跑的成绩,跳高、跳远的成绩以及身高、体重、体温、视力的表示等,都要用到小数。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同时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也强调了估算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放在首位。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设计适当的问题,使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则有必要教会学生利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2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3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4 比大小
1课时
5 买菜
1课时
6 比身高
1课时
7 歌手大赛
1课时
8 练习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教材第2、3页)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件、米尺、正方形纸。
1.课件播放进入超市购物的情景。
铅笔:0.1元/个
圆珠笔:1.11元/个 西红柿:4.5元/千克 红豆:5.7元/千克
教师:上面这些物品的价钱有什么特点
学生1:都不是整元数。
学生2:都是小数。
教师:还记得小数的读法吗 谁能读出上面的小数 读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1:0.1读作零点一。
学生2:1.11读作一点一一。
学生3:4.5读作四点五。
学生4:5.7读作五点七。
学生5: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2.教师:上面的物品,你喜欢哪个,又该怎样付钱呢
学生1:喜欢铅笔,
0.1元是1角。
学生2:喜欢圆珠笔,1.11元是1元1角1分。
学生3:喜欢西红柿,4.5元是4元5角。
学生4:喜欢红豆,
5.7元是5元7角。
1.教师:1.11元为什么是1元1角1分呢 以小组形式讨论,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分享。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是用元、角、分知识解决,有的是用小数的组成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1:1元=10角,1元=100分,所以1.11元是1元1角1分。
米,1.11=1+0.1+0.01,所以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还记得米是什么单位吗
学生:长度单位。
教师:用什么工具测量
学生:米尺。
教师:请你借助米尺,尝试着用线段示意图表示1.11米。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
教师:除了用线段示意图可以表示小数外,也可以用网格图表示小数。你知道下面图中表示的小数是多少吗
学生:0.1。
教师:为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表示出各自喜欢的小数。
教师:谁想给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所表示的小数
教师:0.45呢
教师:小组之间先说出小数,再转化成分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学生小组之间先讨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教师:如果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呢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数,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都有哪些小数,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教师:通过刚才在正方形纸片表示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可以表示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
(1)像0.1、0.3、0.9这些小数叫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像0.01、0.04、0.18这些小数叫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小数的意义(一)
1.11元=1元1角1分
1.11米=1米1分米1厘米
1.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
2.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小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
3.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
A
类
把结果相等的小数和分数连起来。
0.9
0.13
0.47
0.3
0.029
(考查知识点: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B类
小明用15元买了10支铅笔,一支铅笔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单位换算及小数的意义;能力要求: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0.9
0.13
0.47
0.3
0.029
B类:
15元=150角
150÷10=15(角) 15角=1.5元
教材习题
第3页练一练
1.略
3.
0.2 0.03 3.23 2 0.04 2.04
4.略
小数的意义(二)。(教材第4、5页)
1.通过测量活动,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重点:将十进制的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课件、米尺。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当某些商品的价格需要用元作单位的时候,就要用小数来表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以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呢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我的圆珠笔的笔芯盒上写的是0.5。
教师:0.5的单位是什么 谁知道0.5毫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0.5的单位是毫米,那么0.5毫米就表示圆珠笔笔芯的直径)
学生:我买的饮料瓶上写的是1.25升(或1.25L)。
教师:谁知道1.25升(或1.25L)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同学们说得非常对,1.25升表示这瓶饮料的容积是多少,1.25L中的“L”则表示容积单位“升”)
学生:我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身高可达3.5米,体重约是5.25吨。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的呢 (我是通过查阅百科全书知道的)
教师:你真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因为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举了那么多例子,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数,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教材上也举了一些小数的例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教材第4页,请你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说一说这些都应该怎样用小数表示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小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1.操作:教师拿出米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先让学生演示1米的长度,然后再量黑板的长度,每量完1米让学生在黑板画一条短线)
2.教师:你知道黑板有多长吗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和大家分享
学生:黑板长2米多。
教师:多多少呢 谁知道
学生:多出36厘米。
教师:36厘米等于多少米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谁想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1:1米=100厘米,36厘米等于0.36米。
学生2:1米=100厘米,1厘米是1米的,也可以写成0.01米,所以36厘米可以写成0.36米。
教师:可以把36厘米在米尺上表示吗 谁愿意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学生3:可以。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36份就是36厘米。
教师:那么,黑板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1:2米36厘米。
学生2:2.36米。
教师: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同学的说法都是对的,可是老师不太明白为什么是2.36米
学生:因为36厘米=0.36米,2米+0.36米=2.36米,所以是2.36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勇于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真了不起!2.36可以在图形中表示吗 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请表示出来。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在线段示意图上表示,有的在方格图上表示……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小结: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同学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同学们能在同一图形或者不同图形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出2.36,你们真棒!
3.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2。
教师:你知道称量鹌鹑蛋时,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克,称量质量较小的物体一般用克作单位。
教师:那么你知道鹌鹑蛋的质量吗
学生:鹌鹑蛋重12克。
教师:称量鸵鸟蛋时,该用什么质量单位呢
学生:千克,一般称量质量较大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所以鸵鸟蛋的质量是1千克500克。
教师:能不能用千克作单位分别表示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呢 又是怎么表示的 为什么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得到结论:
千克+0.5千克=1.5千克,即鸵鸟蛋的质量是1.5千克。
教师:通过刚才测量黑板的长度,称量一个鹌鹑蛋和一个鸵鸟蛋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把1米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把1米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1)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数的意义(二)
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如“测长度”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3.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注意教师在同学中应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A
类
1.把分数写成小数,小数写成分数。
3.3千克400克=( )千克 6元7角8分=( )元
500克=( )千克
8角6分=( )元
45角=( )元
58分=( )角=( )元
3米50厘米=( )米
6米7分米=( )米
(考查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单位的互化;能力要求:会读写小数,能进行单位的互化)
B类
填一填。
(1)0.30是把“1”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所以它对应的分数是。
(考查知识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力要求:会进行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教材习题
第5页练一练
1.
0.23米 0.17米 2.85米 1.1米 2.3米 0.8米
2.
1.6 2.1 0.113
3.
2.5 37.5 0.51 0.79 3.6 10.5
4.
0.52 5 6 5.67
1
3
5
5.
1时=60分 0.3×60=18(分)
小数的意义(三)。(教材第6~8页)
1.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重点: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及其意义,能够正确读小数。
难点:能够正确地写出小数并且能够进行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
课件、计数器。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新认识了两位及三位小数,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能经得起我的考验吗
课件:看图说小数。(1.8,2.23,5.235)
(1)课件出示:
学生:1.8。
教师:你能说说想法吗
学生:左边有1个正方形表示整数部分是1,右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8份,也就是,写成小数就是0.8,合起来就是1.8。
教师:小数1.8,小数点左边这个1在图中表示哪部分
学生:左边的1整块。
教师:小数点右边的这个8在图中表示哪部分
学生:右边的8个长条。
教师:1.8又是图中哪部分呢
学生:1整块和8个长条组成1.8。
教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同学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看来同学们都勇于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真了不起!
(2)出示课件:
学生:2.23。
教师:你能说说想法
学生:左边两个正方形表示整数部分是2,右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23份,也就是,用小数表示为0.23,合起来就是2.23。
教师:这个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在图中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小数点左边的2表示2整块,小数点右边的23表示23个小格。
教师:小数点右边的2表示什么
学生:20个小格。
教师:还表示什么
学生:2个长条。
教师:真好!小数点右边的2表示20个小格,即2个长条。小数点最后的3表示什么
学生:3个小格。
教师:2.23就是有2整块,2个长条和3个小格。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出5.235是由几整块,几个长条,几个小格组成的
1.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景图。
(1)小组讨论。
教师:小组讨论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每一个“2”分别表示多少,然后再填一填。
教师:哪个小组在计数器上拨好了22.222,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学生:
教师:观察小数计数器和整数计数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数计数器上有小数点。
教师:你知道小数点左边都有哪些数位吗
学生:小数点左面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你知道小数点右边都有哪些数位吗
学生: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教师:其中的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你们填好表格了吗
学生展示填好表格:
(2)认一认。
教师讲解:这是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的计数
0.1,0.01,0.001…小数的计数单位同整数一样,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如10个0.1元是1元,10个0.01元是0.1元。
2.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教师:我想买一块毛巾,小熊商店和小狗商店都卖毛巾,快帮我想想哪家商店的毛巾便宜呢
课件播放分别进入小熊商店和小狗商店购买毛巾的情境。
教师:通过观察两个商店毛巾的价钱,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到底要去哪家商店买毛巾呢 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讲解:1元=10角=100分,因此5元=500分。又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1.00元=10.0角=100分,因此5.00元=500分。所以5元=5.00元,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观察这个等式,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如0.6=0.60。
教师:观察5和5.00或者0.6和0.60,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只是小数的意义不一样。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整数有数位顺序表,那么小数也有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小数数位顺序表有几部分组成吗 分别是哪几部分
学生1:两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学生2:三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教师:首先表扬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们知道小数计数器上有小数、整数、小数点,所以小数数位顺序表是由三部分组成。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上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有什么异同
学生1:不完全一样,小数的整数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学生2:小数点读作点。
学生3: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学生4:组成小数的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满十进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再次复习小数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小数的数位情况与整数数位顺序的异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
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
·
……
……
……
1.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
2.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多一点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接受比较慢的学生,更要多关注。学习过程中遇到错误的典型题目时,要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小数数位顺序表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小数的必要性,会运用小数数位顺序表。
3.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
A类
1.4.205中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0在( )位上,表示( )个( );5在( )位上,表示( )个( )。
2.(1)2.8里面有( )个1和( )个0.1。
(2)3.6里面有( )个0.1,0.36里面有( )个0.01。
(3)2个10和9个0.001组成的数是(
)。
(4)0.7里面有( )个0.1,0.1里面有( )个0.001。
(5)把6.8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6)小数的( )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 )。
(考查知识点: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义;能力要求:知道小数的组成)
B类
1.下面每个数中的“2”分别表示多少 用线连一连。
0.82 2.75 6.231
2个一
2个百分之一
2个十分之一
2.一个三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是最小的自然数,千分位和十分位上都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小数的组成及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能力要求:知道小数每一个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
(1)2 8 (2)36 36 (3)20.009
(4)7 100 (5)6.800 (6)末尾 不变
B类:
1.0.82 2.75 6.231
2个一
2个百分之一
2个十分之一
2.
0.909
教材习题
第7页练一练
1.
画图略 (1)4 25 (2)4 一 4 百分之一(0.01)
6.
1 10 100 0.1 1 10 0.01 0.1 1 发现略
比大小。(教材第9、10页)
1.
使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
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能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多媒体课件。
1.填一填。
50分米=( )米 960克=( )千克 45厘米=( )米
1米8分米=( )米 4千克600克=( )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 0.85 1.465 3.45 0.001 0.10 0.12 0.01
教师谈话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继续学习与小数相关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大小)
1.
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第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
成绩/米
王红
0.69
李娜
0.8
2.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是整数还是小数 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1:都是小数。
学生2:都比1小。
教师:你能给这两名同学排名次吗 怎么排 为什么
3.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单位换算知识解决,有的用小数计数单位知识解决,有的用方格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学生1: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学生2: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所以0.8>0.69。
学生3: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
由图可以知道0.8>0.69。
4.
现在老师继续带大家到跳远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第9页例题。
跳远成绩
姓名
成绩/米
郑强
2.97
李明
3.13
张华
3.08
教师:你还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名次吗 怎么排 为什么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数位知识解决,有的用线段示意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小结:先比较整数部分,它们的整数部分不同,因为3>2,所以三个数中最小的是2.97。再接着比较剩下的两个数的十分位,因为0<1,所以3.13>3.08。因此,3.13>3.08>2.97,所以李明跳得最远。
【设计意图:在整个比较过程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和自我展示的空间,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有效地促使目标的达成】
教师:通过刚才比较小数大小,你都掌握了哪些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
1.
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
把几个数按顺序排列,首先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如果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那么较大的数依次放在左边,中间用“>”连接;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较小的数依次放在左边,中间用“<”连接。
比 大 小
0.8>0.69 3.13>3.08>2.97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时,位数越多,数越大。
2.
整数部分都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1.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跳远比赛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并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A
类
1.
在○里填上“>”“<”或“
=”。
3.14○4.13 5.192○5.129 12.001○12.01
0.473○0.46
10.347○10.343
7.281○8.001
2.
写出小于0.28而大于0.26的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各一个。
(考查知识点: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力要求:会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B
类
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 )<4.002<( ) ( )>60.01>( )
( )<1.9<( )
( )>119.87>( )
(考查知识点:小数的整数部分范围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力要求:会进行小数间的大小比较)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 > < > > <
2.
两位小数:0.27 三位小数:0.275 四位小数:0.2755(后两个答案不唯一)
B类:
4 5 61 60 1 2 120 119
教材习题
第10
页练一练
1.
涂色略 < >
2.
< < < > < <
3.
(1)90.97 (2)30.97
4.
略
买菜。(教材第11、12页)
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教学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能够正确地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件播放进入超市购物的情境。
油菜:1.25元/把 西红柿:2.2元/斤 芹菜:2.41元/把
教师:一把油菜的价钱是多少元 你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学生:1.25元,1元2角5分。
教师:西红柿呢
学生:2.2元,2元2角。
教师:芹菜呢
学生:2.41元,2元4角1分。
教师:是一把芹菜贵还是一把油菜贵 为什么
学生:芹菜,因为2.41的整数部分为2,1.25的整数部分为1,2>1。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如果要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 你知道大约在几元和几元之间吗
学生:大约在3元和5元之间。
教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 为什么
1.
教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 为什么 以小组形式讨论。把你的想法先小组内部分享。
2.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是用计算知识解决,有的是用画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1:1.25元=1元2角5分,2.41元=2元4角1分,1元+2元=3元,2角+4角=6角,5分+1分=6分,1.25元+2.41元=3元6角6分=3.66元。
学生2: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1.25元+2.41元=3.66元。
教师:你能用方格图列成竖式的形式吗
学生:
【设计意图: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勇于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真了不起!能尝试着把上图改写成小数的竖式吗 小组内部先讨论。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
1.
2
5
+
2.
4
1
3.
6
6
教师:你们能看懂这个竖式吗 谁尝试着给同学们讲解
学生1:小数相同数位相加,百分位上5+1=6,十分位上2+4=6,个位上1+2=3。
学生2:5个0.01加上1个0.01是6个0.01,2个0.1加上4个0.1是6个0.1,1个一加上2个一是3个一。
教师:小数加法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
教师:还有补充吗
学生:除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小数点也要对齐。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把刚才的小数竖式重新列了一遍。
十
百
个
分
分
位
位
位
1.
2
5
+
2.
4
1
3.
6
6
3.教师:你们真聪明!刚刚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已用加法计算出应付的钱数了,现在我们再验算一下,看刚才的加法对不对。验算加法,我们就用它的逆运算——减法。
教师板书:3.66-1.25=
教师可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本上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教师:仔细观察,列小数减法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2:小数部分相同数位也要对齐。
教师:真棒!谁能讲解上面的竖式
学生:6个0.01减去5个0.01是1个0.01,6个0.1减去2个0.1是4个0.1,3个一减去1个一是2个一。
教师:除了用竖式计算,还有其他的方法计算3.66-1.25吗
学生1: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
学生2:还可以利用方格图来计算3.66-1.25。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非常棒,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努力。
教师:用竖式计算1.25+0.74和2.76-2.1,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两名同学的计算结果。
1.25 2.76
对于上面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分析是否正确。
教师:通过刚才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1.小数相加减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
2.小数相加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买 菜
十
百
个
分
分
位
位
位
1.
2
5
+
2.
4
1
3.
6
6
十
百
个
分
分
位
位
位
3.
6
6
-
1.
2
5
2.
4
1
1.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
2.小数相加减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1.在这节课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去,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A
类
1.
用竖式计算。
3.26+2.73 8.68-4.66 2.34+14.32 14.78-4.67
2.
买一本《帮你学语文》花了3.5元,买一本《帮你学数学》花了4.4元,小红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力要求: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B
类
一箱苹果连箱的质量是59.5千克,倒出一半后,连箱的质量是30.5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参考知识点: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5.99 4.02 16.66 10.11
2.
3.5+4.4=7.9(元)
B类:
59.5-30.5=29(千克) 苹果:29×2=58(千克) 箱子:59.5-58=1.5(千克)
教材习题
第12页练一练
1.
(1)够 (2)25.2+21.6=46.8(元)
2.
补充图略 3.16+0.23=3.39(米) 3.39-0.12=3.27(米)
3.
5 0.7 0.09 7 0.08 4.
2 3.8 5.32 13.1 23.5 22.5
5.
1.45+0.4=1.85(米) 1.85-0.05=1.8(米)
6.
46.6-24.3=22.3(千克) 22.3+22.3=44.6(千克) 46.6-44.6=2(千克)
比身高。(教材第13~15页)
1.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应用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
多媒体课件。
课件演示:星期天,明明、莉莉和亮亮一起去逛动物园,走进动物园,看到了小鹿一家人。
教师:看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小花身高2.4米,鹿爸爸身高6米。
学生2: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学生3: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教师:根据上面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鹿妈妈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究新知识集聚动力】
1.
教师:我们先解答“鹿妈妈高多少米”这个问题,小组之间算一算。
2.
学习小数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小花高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求鹿妈妈高多少米。用什么方法算呢 (这相当于知道两个数,求它们的和,应该用加法)
教师板书:2.4+1.7=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与以前所学的题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的加法不用进位,而这道题需要进位)
教师板演:
2
.
4
+
11
.
7
4
.
1
教师: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4+1.7时,除了需注意小数点和相同数位对齐外,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渗透】
3.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小黑高多少米
教师: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小花高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求小黑高多少米。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这相当于知道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应该用减法)
教师板书:2.4-0.8=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与以前学的题有什么不同,你能计算这个算式吗 (以前学的减法不用退位,而这道题需要退位)
学生:2.4是24个0.1,0.8是8个0.1,2.4减去0.8就是24个0.1减去8个0.1是16个0.1,也就是1.6。
教师:咱们一起用竖式计算。(教师板演)
教师:一定注意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
4.
教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教师:怎么解答呢
学生:6减去2.4就是60个0.1减去24个0.1是36个0.1,是3.6。
教师:大家一起用竖式来计算6-2.4,可是6是整数,2.4是一位小数,这时,我们列竖式时可以将6改写成6.0,然后再进行计算。
教师板演:
.
0
-
2
.
4
3
.
6
师:通过刚才用竖式计算小数进退位加减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和整数进退位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
相同点
不同点
整数进退位加减法
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1当十
末位对齐
小数进退位加减法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
比
身
高
2.4+1.7=4.1(米) 2.4-0.8=1.6(米) 6-2.4=3.6(米)
2
.
4
+
11
.
7
4
.
1
.
4
-
0
.
8
1
.
6
.
0
-
2
.
4
3
.
6
1.本节课是关于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孩子在学前基础比较好,学起来比较轻松,掌握得比较好。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学习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时时不忘提醒孩子牢记小数点先对齐,再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并指导学生将此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
A
类
1.用竖式计算。
3.78+4.67 3.56+5.96 8.42-2.57
10.37+8.58
10.37+8.36
14.7-4.67
2.一支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2.6千米,第二天修了3.2千米,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多少千米
(考查知识点:用竖式计算小数进退位加减法;能力要求:会计算小数进退位加减法)
B
类
在跳远比赛中,冬冬跳了3.1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了0.23米,强强比亮亮少跳了0.49米,强强跳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用竖式计算小数进退位加减法;能力要求: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8.45 9.52 5.85 18.95 18.73 10.03
2.
2.6+3.2=5.8(千米) 3.2-2.6=0.6(千米)
B类:
3.16+0.23=3.39(米) 3.39-0.49=2.9(米)
教材习题
第14页练一练
1.画图略 2.5-1.5=1(元) 1.5+0.5=2(元) 2.
10.2 4.8 7.6
3.
(1)13.71-12.8=0.91(米) (2)13.71-0.24=13.47(米)
4.
前两题都是由于小数点没有对齐(即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最后一道题在减的过程中个位没有减去已借走的“1”。改正如下:
1
1
.
7
+
21
.
8
6
1
4
.
5
6
3.
1
5
-
2
1.
1
5
-
7.
2
3
0.
7
7
5.
6.06 18.37 4.26 1.25 16.64 3.64 竖式略
6.
8.10和15.00中的“0”都可以去掉;30.070和0.090中的最后一个“0”可以去掉, 其他的“0”不能去掉;600中的“0”都不能去掉。
7.(1)《童话大王》和《数学家的故事》 7.82+7.11=14.93(元) 15-14.93=0.07(元)
(2)《童话大王》和《海洋世界》 8.18+7.82=16(元)
歌手大赛。(教材第16、17页)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够正确地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多媒体课件。
1.口算练习。
13×5= 29×6= 34×7= 9×25= 56×3= 24×4=
25×6=
210÷3=
400÷8=
36÷4=
186÷3=
124÷2=
2.请四名学生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2.6+5.4 6.8+7.4 4.8-2.5 6-4.5
3.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出示教材第16页情景图。
教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教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9.05分。
教师:你能说说总分是怎么计算的吗
学生:专业得分加上综合素质得分等于总分,8.65+0.40=9.05(分)。
教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谁的总分高呢 高多少
(1)估一估。
教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学生:5号选手分高。
教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5号选手总分是9.43分,刚才我们算出9号选手得分是9.05分,所以5号选手分高。
教师:哦,这个同学通过计算得出结论:5号选手得分高。那么不通过计算你还有其他办法判断他们谁的成绩好吗
学生:也可以,因为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虽然比9号选手低,但是只是低了0.1分,但是综合素质得分5号选手得分比9号选手高很多,所以5号选手得分高。
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学生:同意。
教师:刚才的同学,你真棒,分析得很完整。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不能准确计算,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估算推算出它的大致结果。
(2)算一算。
教师:5号选手的得分高,到底高多少呢 需要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请你们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3)全班交流。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8.
6
5
+
0.
4
0
9.
0
5
9.
3
-
9.
0
5
0.
3
8
教师:你能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学生:我先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用5号选手的总分减去9号选手的总分。
教师:他的方法你们同意吗 还有别的方法吗 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我是用综合算式来计算的,算式是9.43-(8.65+0.40)。
教师:在算式中加了一个小括号,同学们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1:小括号里算式8.65+0.40表示9号选手的总分。
学生2:我想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所以加了小括号。
教师:不加小括号行吗
学生:不行,去掉小括号就要先算减法了。
教师:谁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
学生: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师:你们能尝试着计算上面的算式吗
学生: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教师:还有别的列式方法吗
学生:9.43-8.65-0.40
教师:上面的算式又怎么计算呢
学生: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教师:你们能计算出上式的结果吗
学生: 9.43-8.65-0.40
=0.78-0.40
=0.38(分)
教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又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笑笑是这样算的,8.65-8.55=0.10(分),0.88-0.40=0.48(分),0.48-0.10=0.38(分)。你能说出每一步的意思吗
学生:8.65-8.55=0.10(分)表示9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比5号选手的高0.10分,
0.88-0.40=0.48(分)表示5号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比9号选手的高0.48分,
0.48-0.10=0.38(分)表示5号选手的总分比9号选手高0.38分。
教师:你们会计算4.6+12.3+5.8和15-(1.2+3.90)吗 小组之间互相谈论,把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
学生小组之间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教师: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计算,你们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
学生:小数混合运算。
(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谁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教师:它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比怎样呢
学生: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歌 手 大 赛
9.43-(8.65+0.40) 9.43-8.65-0.40
=9.43-9.05 =0.78-0.40
=0.38(分) =0.38(分)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与之联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2.练习的设计我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感觉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A
类
1.
计算下面各题。
3.56-2.14+7.5 9-(3.28+4.72) 72-34.5-25.5 4.67+(5.68-3.46)
2.
妈妈买了1块面包和1瓶酱油,她交给售货员8元。请你算一算,售货员应找妈妈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力要求:会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B
类
1.
妈妈带160元钱到商场购物,买书花了89.85元,买了一支钢笔花了8.5元,她还剩多少元
2.
星期天,乐乐要去书店买书,再去外婆家看望外婆,然后回家。
(1)笑笑一共要走多少千米的路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考查知识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力要求:会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8.92 1 12 6.89
2.
8-2-4.85=1.15(元)
B类:
1.
160-89.85-8.5=61.65(元)
2.
(1)1.6+0.85+2.1=4.55(千米)
(2)(答案不唯一)从书店到外婆家的距离比从书店到笑笑家的距离近多少
1.6-0.85=0.75(千米)
教材习题
第17页练一练
1.
(1)估计接好后的绳子够2米长。
(2)1.18+1.23-0.25=2.16(米)
2.
4.93 1.41 1.98
3.
(1)15.4+2.36+2.15=19.91(千克) 19.91<20 能同时过河。
(2)17.83千克和2.15千克的小动物一起过河,15.4千克和2.36千克的小动物一起过河。
4.
(1)1.9-1.1=0.8(米) 0.8+0.35=1.15(米) 1.9-0.52=1.38(米)
(2)(答案不唯一)3年前小树多高 1.9-1.1=0.8(米)
5.
略
练习一。(教材第18、19页)
1.
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
灵活地应用小数的意义对单位进行改写以及对小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3.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准确地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一、教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章所学的知识吗
学生:小数的意义。
教师: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呢
学生: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教师:你能把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第1题)
教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学生:把1张正方形纸看成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涂色的占其中的2份,所以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0.2;把1张正方形纸看成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涂色的占其中的45份,所以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0.45;把1张正方形纸看成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涂色的占其中的70份,所以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0.7。
教师:还记得我们学习了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点吗
学生1:小数的计数单位。
学生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学生3: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
·
……
……
……
二、教师:怎么看小数是几位小数
学生: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小数。
教师:那么你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吗,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再集体订正。
三、教师:这章你还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数的加减法。
教师: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和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第3、4题)
学生: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再集体订正。
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那么小数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1:积的末尾有“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学生2:整数减小数,可以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再减。
学生3: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可以在被减数末尾添“0”再减。
四、教师:你会脱式计算下面各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第5题)
指名让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计算上面的算式时需要注意什么,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学生1:可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学生2:没有括号的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教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教材第19页第7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第7题)
教师:哪辆自行车的车座离地面近些
学生:左面的自行车。
教师:为什么
学生:0.81<0.84,所以左面的自行车的车座离地面近些。
教师:哪辆自行车的车身长
学生:右面的自行车。
教师:为什么
学生:0.32+1.00+0.32<0.34+1.10+0.34,所以右面的自行车车身长。
教师: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学生:哪辆自行车车把离地面远些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右面自行车,因为0.95<1.05。
学生继续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
【设计意图:对小数组成、数位顺序与计数单位、小数大小比较及计算等知识点进行较系统的回顾】
对于练习一中的其他几道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练 习 一
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
·
……
……
一(个)
……
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A
类
1.说出下面各题中先算的是哪一步。
3.5+8-3.6 4.6+2.4+0.5 9-(2.4+3.7)
2.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82+6.93+2.07 9.58-2.46-3.12
3.82+(6.93+2.07)
9.58-(2.46+3.12)
(考查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能力要求:会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运算)
B
类
计算。
1998+199.8+19.98+1.998
(考查知识点:小数加减法;能力要求: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先算3.5+8 先算4.6+2.4 先算2.4+3.7
2.
12.82 4 12.82 4 说规律略
B类:
2219.778
教材习题
第18页练习一
1. 0.2 0.45 0.7
2.换位置略 10.1>9.8
3.同意第四个小朋友的说法,因为13.79-13.19=0.6。
4.略
5. 5-(4.19-2.83) 4.28+0.53-3.37 1.54+2.08+3.62
=5-1.36 =4.81-3.37 =3.62+3.62
=3.64
=1.44 =7.24
6.(1)2.4 3.0 3.4
(2)5.3 3.5
(3)第七行:0.1 0.6 1.5 2.0 1.5 0.6 0.1
第八行:0.1 0.7 2.1 3.5 3.5 2.1 0.7 0.1
7.
(1)因为0.81米<0.84米,所以左边的自行车的车座离地面近些。
(2)0.32+1.00+0.32=1.64(米) 0.34+1.10+0.34=1.78(米)
1.64米<1.78米 右边那辆自行车的车身长。
(3)(答案不唯一)哪辆自行车高一些 0.95米<1.05米 右边那辆自行车高一些。
(4)略
8.
(1)1.6+0.85+2.1=4.55千米 (2)略
9.
(1)7.50+2.85=10.35(元)
(2)2.45+2.90=5.35(元) 5.35>5 不够
(3)12.60+35.60=48.20(元) 50-48.20=1.8(元) 不对,应找回1.8元。
10.
0.40+1.30=1.70(米) 1.80=1.70=0.10(米)
联系实际思考,虽然小孩的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还差0.1米,但站在凳子上小孩还可以伸胳膊去取,小孩的上臂一般比0.1米长,因此他能摘下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