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A
A
C
B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C
C
A
C
A
C
A
连线题
三、实验探究题
(1)从上到下各部分的名称是:目镜,调节旋钮,
物境,载物台,反光镜。
(2)物镜
(3)左上方
(4)①④②③
2、(1)小苏打、淀粉、碘酒、食用油、白醋、水
(2)烫
,
熄灭
,
二氧化碳
(1)B
(2)C,空气
,水分
(3)
防
锈
的
方
法
能
防
锈
的
原
因
方法一:涂上油漆。
隔绝空气和水分
方法二:放在干燥处。
隔绝水
方法三:完全浸没在食用油中。
隔绝水和空气
方法四:制成合金。
改变内部结构
方法五:放入真空中。
隔绝空气
附加题:
(1)克隆羊
(2)克隆
(3)(阐述合理即可
得分)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
医药、食品工业、农业、林业、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克隆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蒸馒头时,为了使馒头松软,在和面时往面里加入酵母菌,这种微生物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并排出二氧化碳,使馒头内部疏松多孔。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
(测试时间:40分钟)
总评等第
(评定标准:共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及以下为不及格。附加题可以参与总评等级的评定。)
一、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每空2分,共40分)
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科学家观察SARS病毒时使用的是(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玻璃
C.雪花
昆虫头上(
)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糯米包成粽子
B.面团拉成面条
C.米饭酿成黄酒
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
A.细胞
B.微生物
C.晶体
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16×的目镜,观察到的图像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
)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有气体放出
C.有其它物质生成
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
A.口腔中含有糖
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C.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
A.番薯
B.西红柿
C.萝卜
我们呼出的气体成分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
)。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部分相同
两个(
)组合起来使用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A.平面镜
B.玻璃片
C.凸透镜
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铁钉放在(
)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我们身边生活中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下列选项中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七星瓢虫
C.千足虫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24分)
给下列的变化用连线的方法分类
在米饭上滴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颜色变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生成气体
化学变化
水蒸发
产生沉淀
铁钉生锈
发光发热
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
给下列昆虫选择合适的触角形状
蝴蝶
蝗虫
天牛
蚕蛾
将给下列操作选择合适的仪器
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
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显微镜的使用(11分)
(1)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5分)
(2)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填物镜或目镜)。(2分)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______________。(2分)
(4)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顺序是_________。(2分)
②
③
④
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9分,每空1分)
小梅发现实验室里有6个盛放药剂的容器标签丢失了,但能肯定的是分别装有6种不同的物质,分别是白醋、水、食用油、碘酒、淀粉、小苏打。如下:
小梅想进行鉴别,分别提取了一些样品放入烧杯进行检验,得到以下结果:
A与B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A与C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A与D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A与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B和C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
在进行混合的时候还发现打开E瓶,马上能闻到有刺鼻的酸味。
(1)请你帮助小梅鉴别容器里的物质,重新标上它们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6分)
(2)A与E混合产生的大量气泡,此时用手触摸烧杯外壁会感觉到______。A与E混合产生的大量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___________,这种气体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3分)
铁生锈的条件(16分)
某同学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三枚相同的钉子分别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操作方法
1天后
2天后
A
加热烘干试管,小心放入铁钉,塞上塞子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B
放入铁钉,加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再滴上一层植物油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C
小心放入铁钉,加入蒸馏水,使铁钉一部分浸入水中,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1)观察了2天,3枚钉子都没有生锈,原因有可能是_________。(2分)
A.钉子是不锈钢的
B.时间不够长
(2)一段时间后,编号为______的试管的铁钉最易生锈。是因为它具备铁生锈的两个条件:________和_________。(共6分,每空2分)
(3)知识应用:填写出两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以及能防锈的原因。(8分,方法2分,原因2分)
防
锈
的
方
法
能
防
锈
的
原
因
方法一:
方法二:
附加题(5分)
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上面这幅图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
成果之一,即
。(1分)
(2)在这项成果中,人们充分利用了
技术。(1分)
(3)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哪些成果?试选择一项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3分)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
(测试时间:40
分钟)
总评等第
(评定标准:共
100
分,得
85
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
分为良好,60-74
分为及格,60
分及
以下为不及格。附加题可以参与总评等级的评定。)
一、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每空
2
分,共
40
分)
1.
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2.
科学家观察
SARS
病毒时使用的是(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3.
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玻璃
C.雪花
4.
昆虫头上(
)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5.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6.
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糯米包成粽子
B.面团拉成面条
C.米饭酿成黄酒
7.
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
A.细胞
B.微生物
C.晶体
8.
将显微镜原来标有
10×的目镜,更换成
16×的目镜,观察到的图像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9.
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
)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0.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有气体放出
C.有其它物质生成
12.
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
A.口腔中含有糖
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C.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13.
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
A.番薯
B.西红柿
C.萝卜
科学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第
1
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
装
-------------------
订
-------------------
线
-----------------------------------------------------------------------------
14.
我们呼出的气体成分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
)。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部分相同
15.
两个(
)组合起来使用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A.平面镜
B.玻璃片
C.凸透镜
16.
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17.
铁钉放在(
)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18.
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19.
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20.
我们身边生活中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下列选项中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七星瓢虫
C.千足虫
二、连线题。(每线
1
分,共
24
分)
1.
给下列的变化用连线的方法分类
在米饭上滴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颜色变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生成气体
化学变化
水蒸发
产生沉淀
铁钉生锈
发光发热
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
2.
给下列昆虫选择合适的触角形状
蝴蝶
蝗虫
天牛
蚕蛾
3.
将给下列操作选择合适的仪器
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
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科学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第
2
页
三、实验探究题。(共
36
分)
1.
显微镜的使用(11
分)
(1)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5
分)
(2)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填物镜或目镜)。(2
分)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
方向移动?______________。X(2
分)|k
|
B
|
1
.
(4)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顺序是_________。(2
分)
①
②
③
④
2.
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9
分,每空
1
分)
小梅发现实验室里有
6
个盛放药剂的容器标签丢失了,但能肯定的是分别装有
6
种不同的物
质,分别是白醋、水、食用油、碘酒、淀粉、小苏打。如下:
小梅想进行鉴别,分别提取了一些样品放入烧杯进行检验,得到以下结果:
A
与
B
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A
与
C
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A
与
D
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A
与
E
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B
和
C
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
在进行混合的时候还发现打开
E
瓶,马上能闻到有刺鼻的酸味。
(1)请你帮助小梅鉴别容器里的物质,重新标上它们的名称:
科学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第
3
页
A
是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
D
是____________,E
是____________,F
是____________。(6
分)
(2)A
与
E
混合产生的大量气泡,此时用手触摸烧杯外壁会感觉到______。A
与
E
混合产生
的大量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___________,这种气体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3
分)
3.
铁生锈的条件(16
分)
某同学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三枚相同的钉子分别放入
A、B、C
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观察并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操作方法
1
天后
2
天后
A
加热烘干试管,小心放入铁钉,塞上塞子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B
放入铁钉,加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再滴上一层植物油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小心放入铁钉,加入蒸馏水,使铁钉一部分浸入水中,一
C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1)观察了
2
天,3
枚钉子都没有生锈,原因有可能是_________。(2
分)
A.钉子是不锈钢的
B.时间不够长
(2)一段时间后,编号为______的试管的铁钉最易生锈。是因为它具备铁生锈的两个条件:
________和_________。(共
6
分,每空
2
分)
(3)知识应用:填写出两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以及能防锈的原因。(8
分,方法
2
分,原因
2
分)
防
锈
的
方
法
能
防
锈
的
原
因
方法一:
方法二:
附加题(5
分)
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观察下图,
回答相关问题。
(1)上面这幅图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
成果之一,即
。(1
分)
(2)在这项成果中,人们充分利用了
技术。(1
分)
(3)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哪些成果?试选择一项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3
分)
科学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第
4
页选择题(40分)
题号
涵盖知识范围
难度系数
所属知识阶段
分值
1
淀粉和碘酒的显色
★
第二单元
2
2
观察仪器的选择
★★
第一单元
6
3
晶体的特征
★
第一单元
2
4
昆虫触角
★
第一单元
2
5
硫酸铜的颜色
★
第二单元
2
6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第二单元
2
7
微生物
★
第一单元
2
8
显微镜倍数
★
第一单元
2
9
显微镜的发明
★
第一单元
2
10
白糖加热实验
★★
第二单元
2
11
化学变化的特征
★
第二单元
2
12
淀粉在口腔的消化
★★
第二单元
2
13
含淀粉的食物
★
第二单元
2
14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二氧化碳性质
★★★
第二单元
2
15
放大镜
★★
第一单元
2
16
铁钉和硫酸铜实验
★
第二单元
2
17
铁生锈条件
★★
第二单元
2
18
放大镜成像
★
第一单元
2
19
淀粉和碘酒的显色
★★
第二单元
2
20
微生物
★
第一单元
2
连线题(24分)
题号
涵盖知识范围
难度系数
所属知识阶段
分值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及变化特征
★★★
第二单元
13
2
昆虫触角形状
★
第一单元
4
3
装片制取的仪器和作用
★★
第一单元
7
实验题(36分)
题号
涵盖知识范围
难度系数
所属知识阶段
分值
1
显微镜的使用
★★
第一单元
11
2
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
第二单元
9
3
铁生锈的条件
★★
第二单元
16
附加题(5分)
题号
涵盖知识范围
难度系数
所属知识阶段
分值
1
克隆技术、多莉羊、观察技术的发展
★★★
第一单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