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下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4 21: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文帝:
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改革前朝制度;
开创科举制;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
设置进士科,确立科举制;
统治残暴…灭亡唐高祖:
建立唐朝
都长安——隋唐姓名:
皇帝:
时间:
年号: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开始贞观唐太宗一、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材料二: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
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怕。
——(唐)吴兢兢 《贞观政要》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问题:
(1)阅读材料二,回答唐太宗为什么有材料一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了避免“覆舟”,唐太宗是怎么样做的?
(3)根据课本找出一个关于材料三措施的事例。治国思想1:虚心纳谏,从谏如流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故事分享长孙皇后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 唐太宗吸取隋朝兴亡经验教训,除了纳谏如流、善于用人之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
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1)根据材料,唐太宗有怎样的治国思想?治国思想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2)你知道哪些唐太宗手下的名臣?阿史那社尔知人善任二、唐太宗与“贞观新政”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二、贞观新政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皇 帝中书省吏部(起草政令)(审核)尚书省门下省(执行)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1)政治: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作用:…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3.执行命令2.审核计划1.制定赈灾抢险计划选拔官员划拨钱粮整修河道突发雪灾啦!
皇上赶快抗灾抢险啊祭祀天地防范盗贼惩治犯罪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二: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 以上材料反映唐太宗在什么方面的的什么具体措施?改革赋役制度:减少服役,以实物代役(2)经济:材料: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唐律残片》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3)法律: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设置进士科,科举制确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4):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创立与发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科举制?主要科目“一门三进士”的唐朝好家庭
唐朝青年才俊李诗,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家庭,到他这一代创造了“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在当地广为传颂。
大业年间, 李诗的曾祖李崇文,进京赶考,他是一个“书迷”,六经烂熟于心,同时非常关心时政大事。
贞观年间,李诗的祖父李书,科场不第,名落孙山。
圣历年间,李诗的堂叔李尚武,参加了的科举考试。他是一个“武痴”,熟读兵法,会百步穿杨之法。
开元年间, 喜爱吟诗作画李诗决心光耀门楣,赴京赶考,一举高中。李崇文——隋炀帝 进士科(时务策)李书——唐太宗 进士科 录取极严李尚武——武则天 武举李诗——唐玄宗 进士科(诗赋)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大雁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科举制“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结合以下材料思考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王定保:《唐摭(zhi)言》材料二:隋唐统治者开科取士…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进入
统治集团的希望…使知识分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荣身之路,这一政策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一拍即合。
——王志轩《被阉割的帝国》材料三: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
,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才,是一种公平竞争
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
。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
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材料四: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
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
中国学过去的。?科举制的作用:
①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办事效率.
③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士子)
④改革……革新、创造。(社会) 贞观五六年,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亏)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唐太宗国力增强3、“贞观新政”的结果 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兴亡教训:
(1)虚心纳谏;选贤用能;
(2)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修订法令;
(3)改革赋役制度,发展生产;
(4)修订法令
(5)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新政,为唐朝的繁荣强盛
奠定基础。唐人街你知道吗?4、“贞观新政”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
隋亡教训记在心。
轻徭薄赋重生产,
君臣廉洁又勤政。
“房谋杜断”重贤能,
虚心纳谏用魏征。
政治清明国强盛,
“贞观之治”真繁荣。读一读练习题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CBB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
①西晋 ②西汉 ③东汉 ④隋朝 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CC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
⑤修订法令,制订《唐律疏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B7、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夭 D、唐玄宗
8、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
9、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10、罄竹难书:形容( )的罪恶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