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最苦与最乐》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5 07: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最 苦 与 最 乐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九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有才华。 关于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聆听智者声音,感受作者观点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聆听智者声音,感受作者观点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略读美文,把握智者论述精髓请同学们略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完成下面的自主探究问题,探究梁启超先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我们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选自学小能手。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美文,把握智者论述精髓出示自主探究问题:
1、文章开头是如何引出的最苦的观点?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与贫、失意、老、死相比,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3、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4、“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5、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到了我们应该完成哪几种责任?
6、“不尽责任最苦”是什么原因呢? 略读美文,把握智者论述精髓出示自主探究问题:
7、“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四自然段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9、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10、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略读美文,把握智者论述精髓出示自主探究问题:
11、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12、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13、概括最后一自然段论述的主要意思。
14、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3、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赏析: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4、“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