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4 16: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
C.1950年10月
D.1953年7月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是(

A.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张跃进
④毛建国
A.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文件(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历史事件
A.土地革命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6、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7、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完成了土地改革
B.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8、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
B.进行抗美援朝
C.进行土地改革
D.发动大跃进运动
9、“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
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

A.重工业
B.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和商业
10、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1、某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13、小明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1956年底是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党和政府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进行的正确判断是:(

A.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C.农业发展与工业建设之间的矛盾
D.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5、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6、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
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时期
A.“大跃进”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使经济得到短暂回升
C.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1、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3、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那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4、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D.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25、“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一传奇”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机关
B.企业
C.农村
D.城市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题2分,共10分。)
26.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7.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由农业国转变为了工业国。
29.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右”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0.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1949年
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34、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5、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四、综合探究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
36.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请写出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时间。(1分)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到
1957年我国在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l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二
:“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邓小平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三十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5万多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排位第二。
请回答:(1)从对外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所描述的情况是清朝什么政策造成的?(1分)这一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1分)
(2)造成材料二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政府作了什么努力?(1分)
(3)材料三中的经济特区分别是A
B
C
D
。(4分)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作用?(1分)
(4)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清朝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
“社”等问题的困扰。
(1)材料一的话是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人说的,请问此人是谁?根据材料回答他认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中国改革过程中,农村改革的重要形式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2分)
(3)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此后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什么经济体制?(2分)
(4)他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成什么理论?这一理论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框内。)(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题2分,共10分。)
26、(

27、(

28、(

29、(

30、(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
32、
33、
34、
35、
四、综合探究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C
3、D
4、A
5、D
6、A
7、A
8、D
9、A
10、C
11、C
12、D
13、A
14、D
15、D
16、B
17、A
18、A
19、D
20、D
21、B
22、D
23、A
24、B
25、C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题2分,共10分。)
26、(
A

27、(
A

28、(
B

29、(
B

30、(
A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
32、
土地改革
33、
社会主义
34、
十一届三中全会
35、
深圳
四、综合探究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0分,共30分)
36、(1)
1949年(1分)
(2)工业化(1分)
一五计划(1分)
(3)
鞍山钢铁公司(1分)、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分)
沈阳飞机制造厂(1)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写到也得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37、(1)闭关锁国政策(1分);导致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落后于世界)。(1分)
(2)文化大革命(1分);实行改革开放(1分)
(3)厦门、汕头、深圳、珠海(不按序回答酌情给分)
(4分)
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外资、侨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分)
(4)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进步。(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1分)
38、(1) 邓小平(1分);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分),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1分),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国有企业(1分)。
(3)1992年的“南方讲话”(1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4)邓小平理论(1分);党的十五大(1分)。
36、
(1)
(1分)
(2)
(1分)
(1分)
(3)
(1分)
(1分)
(1分)
(4)
(2分)
(2分)
37、
(1)
(1分)
(1分)
(2)
(1分)
(1分)
(3)



(4分)
(1分)
(4)
(1分)
38、
(1)
;(1分)
(1分)
(1分)
(1分)
(2)
(1分)
(1分)
(3)
(1分)
(1分)
(4)
(1分)
(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