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第1课时练习
一、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金樽( ) 投箸( ) 太行(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布衾( ) 大庇 ( )
2. 理解性默写。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唇 焦 口 燥 呼 不 得。
(2)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3)采 菊 东 篱 下,悠 然 见 南 山。
4. 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 B.将登太行雪满山。
C.心远地自偏。 D.自经丧乱少睡眠。
二、文学常识
(1)《饮酒》的作者是 ,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2)李白,字太白,号 。中国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 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21*cnjy*com
(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合称“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来源:21cnj*y.co*m】
三、语言应用
1. 翻译下列句子。
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 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3. 下面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其中的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言外之意是劳碌奔波于官场的过客,也应该远离世俗,寻找自己美好的归宿)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
三、阅读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该诗中也有表达类似情怀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字音、字形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zūn zhù háng chóng
juàn ào qīn bì
解析:查找字典或其他资料写出字音。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飞鸟相与还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闲来垂钓碧溪上
解析:本题是理解性默写,我们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
3.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划分朗读节奏时要根据语句意思划分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注意主谓之间、动宾之间,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并列的成分之间等一般要停顿,我们根据这些原则划分出停顿。21cnjy.com
4. 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一项是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使用典故的理解,A项使用了典故,运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边的典故,表明诗人从古代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明君,建立一番功业的愿望。21·cn·jy·com
二、文学常识
(1)陶渊明 五柳先生 田园
(2)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3)现实主义 李杜 诗史
解析:这些文学常识识记熟练即可。
三、语言运用
1. 翻译下列句子。
⑴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⑵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本题是解释句子,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其中“济”是渡过的意思,“安”意思是怎么,“庇”意思是遮蔽,“俱”意思是都。21教育网
2. 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我们结合文章意思进行分析。A项的说法不正确,这两句是写景,写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没有象征意义。www.21-cn-jy.com
3.下面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D项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说法不正确,应该是表达了作者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阅读理解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解析:本题是理解诗句的内容,我们在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2.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是发挥想象描写,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www-2-1-cnjy-com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解析:“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2-1-c-n-j-y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解析:本题是理解诗句意思,找出意思相同的句子,我们首先理解清代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意思是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的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疾苦号寒的怨声。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和本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意思相同。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