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1光电效应表明( )
A.光是一种电磁波
B.光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C.光具有粒子性
D.光具有波动性
2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这些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普朗克常量h=6.62×10-34
J·s,光速c=3.00×108
m/s)( )
材料
铯
钙
镁
铍
钛
逸出功(×10-19
J)
3.0
4.3
5.9
6.2
6.6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半径为ra的圆周轨道上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个半径为rb的圆周轨道上,ra>rb。关于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4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
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5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如果入射光比较弱,只要照射的时间足够长,就会产生光电效应
B.当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C.当入射光的波长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D.当入射光的强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单位时间发射光电子的数量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71900年,______为解决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能量E与波长λ的关系为______。5年后,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______的说法,并认为光有______________。
8某种可见光光波的波长为8.543×10-7
m,则该光束内光子的能量是______。
9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子后,向外辐射了ν1、ν2、ν3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且ν3>ν2>ν1,则…
( )
A.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3B.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2
C.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
D.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ν2)
10关于光的本性,早期有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______,后来又有麦克斯韦的电磁说。20世纪初,为解释______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______实验证实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参考答案
1答案:C
2解析:E=hν==
J=4.97×10-19
J,大于钙和铯的逸出功,所以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2种。
答案:A
3解析:根据玻尔理论,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且满足hν=Em-En。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
4解析:将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验电器,用弧光灯照射锌板(弧光灯发出紫外线),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说明锌板带了电,进一步研究表明锌板带正电。这说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锌板中有一部分自由电子从表面飞出来,锌板中缺少电子,于是带正电,A、D选项正确。红光不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D
5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就能发生光电效应,D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光的强度无关,故A正确,B错。减小光的强度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故C正确。
答案:AC6解析:如果入射光的频率比极限频率低,那么无论光多么强,照射时间多么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而如果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不强,也会产生光电效应,A错。
在光电效应中每秒发射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D正确。
入射光的频率增大时,从阴极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也增大,但两者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B错。入射光波长为原来的两倍时,其频率减为原来的,如果已低于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就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答案:CD7解析:普朗克首先研究黑体辐射提出量子化假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引入光子量子化,E=hν中ν表示波动性,因此光子说认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答案:普朗克 E=h 光量子 波粒二象性
8解析:E=hν==
J=2.325×10-19
J。
答案:2.325×10-19
J
9解析:由于三种光子能量关系hν3=h(ν2+ν1),所以,处于基态的原子吸收能量为hν3或h(ν2+ν1)的光子后,可以发生频率为ν3的光子,也可以发生频率为ν2和ν1的光子,故A、D正确。
答案:AD
10答案:波动说 光电效应 电子衍射自我小测
1如果你是宇航员驾驶一艘飞船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朝一星体飞行,你是否可以根据下述变化发觉自己是在运动( )A.你的质量在减少
B.你的心脏跳动在慢下来
C.你永远不能由自身的变化知道你是否在运动
D.你在变大
2为使电子的质量增加到静止质量的两倍,需有多大的速度?
3原长为15
m的飞船以v=9×103
m/s的速率相对地面匀速飞行时,从地面上测量,它的长度是多少?假设飞船的速率v=0.95c,从地面上测量,它的长度又是多少?
4π介子与质子相碰可产生其他粒子。其中有一种k0粒子,它经d=1×10-1
m的距离便衰变成两个具有相反电荷的π介子。若k0粒子的速率为v=2.24×108
m/s,试求其固有寿命。5沿铁道排列的两电杆正中央安装一闪光装置,光信号到达一电杆称为事件1,到达另一电杆称事件2。从地面上的观察者和运动车厢中的观察者看来,两事件是否都是同时事件?
6一张正方形的宣传画,正贴在铁路旁的墙上,一高速列车驶过时,在车上的司机看来这张宣传画画成了什么样子?
7半人马星座α星是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地球为4.3×1016
m。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往返于半人马星座α星之间。若宇宙飞船的速度为0.999c,按地球上的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需多少时间?如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往返一次的时间又为多少?
8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上时,地面上每平方米收到太阳光的平均功率为P0。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所用的时间为t0,太阳的质量为M,太阳向外辐射能量是由于太阳上进行热核反应,假定太阳光向各个方向上辐射能量是均匀的,当太阳的质量减少其总质量的万分之三时太阳就不能继续发光,试求太阳还能存在多少时间?
9假如有一对孪生兄弟A和B,其中B乘坐速度为v=0.9c的火箭飞往大角星(牧夫座a),而后又飞回地球。根据A在地球上的观测,大角星离地球有40万光年远,这次B往返飞行经历时间为80.8年。如果B在离开地球时,他们的年龄都为20岁,试问当B回到地球时,他们的年龄各有多大?
参考答案
1解析:宇航员以飞船为惯性系,其相对于惯性系的速度始终为零,因此他不可能发现自身的变化,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C
2解析:狭义相对论指出,同一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中有不同的质量,质量的大小也是相对的。根据物体质量与其速度的关系
m=
有2m0=
解得电子运动的速度应为:
v=c=×3×108
m/s=2.60×108
m/s。
答案:2.60×108
m/s
3解析:当飞船的速度为v=9×103
m/s时,l=l0=15×
m=14.999
999
98
m,当飞船的速率v=0.95c时,l′=l0=15×
m=4.68
m。
答案:14.999
999
98
m 4.68
m
4解析:k0粒子的速率已达v=2.24×108
m/s,是光速的70%以上,应该用相对论解题。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粒子运动的时间间隔为
t==
s=4.5×10-10
s
根据时间延缓效应
t=
t0=t=4.5×10-10×
s=3.0×10-10
s。
答案:3.0×10-10
s
5解析:从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光源在两根电杆的正中央,光信号向两电杆传播的速度相同,因此,光信号同时到达两电杆。
从运动车厢中的观察者看来,运动车厢是个惯性系,地面和电杆都在向左运动(见下图),光信号向左右两侧传播速度相同(光速不变原理)。在光信号向两侧传播的过程中,地面及两个电杆都向左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光信号先到达电杆2,后到达电杆1。
答案:在地面观察者看来,事件1、2同时发生。从车厢中观察者看来,事件2比事件1先发生。
6解析:取列车为惯性系,宣传画相对于列车高速运动,根据尺缩效应,宣传画在运动方向上将变窄,但在垂直运动方向上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宣传画成了长方形,此画的高度不变,宽度变窄了。
7解析:选地球为惯性系,飞船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
s=2.87×108
s=9年。选飞船为惯性系,设飞船上时钟时间为t′,根据钟慢效应得:t===9年,解得:t′=0.4年。
答案:9年 0.4年
8解析:太阳光向各个方向上辐射能量是均匀的,即从太阳发出的辐射能量以一个球面向外辐射,扩散到地球时每平方米上太阳光的平均功率为P0,则设太阳还能发光的时间为t,地球到太阳间距离为ct0,P0[4π(ct0)2]t=ΔMc2,解得t==。
答案:
9解析:设B在飞船惯性系中经历时间为t′,根据尺缩效应得t=,即80.8=,解得:t′=35.2年。所以B回到地球时的年龄为20+35.2=55.2(年)。
答案:A的年龄为100.8岁,B的年龄为5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