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流浪者之歌》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流浪者之歌》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4-25 16: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曲《流浪者之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辩听印度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印度音乐风格及社会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机结合视听、哼唱歌曲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究印度音乐的特点,体验印度音乐独特的韵味。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歌曲《流浪者之歌》中独特的装饰音,识读乐谱,感知旋律走向所带来的风格特色。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印度音乐的特点,体验印度音乐独特的韵味,是教学的关键点。
3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流浪者之歌》。
2、掌握歌曲《流浪者之歌》的装饰音,上波音。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印度歌曲《蒙格尼》并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今天让我们走进印度,一起去欣赏、了解印度音乐!(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喜欢视听结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律动
第一拍
=
拍手
第二拍
=
小指与拇指
第三拍
=
无名指与拇指
第四拍
=
中指与拇指
第五拍
=
拍手
第六拍
=
挥手
第七拍
=
拍手
第八拍
=
挥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律动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印度音乐,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流浪者之歌》
1、聆听学歌曲《流浪者之歌》
让学生观察《流浪者之歌》曲谱,留意装饰音,临时升记号#,上波音,并做律动动作和分析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为学好歌曲打好基础。)
2、用击拍的方式识读乐谱。
3、唱乐谱找出
《流浪者之歌》旋律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走向,进一步熟悉歌曲。)
4、听《流浪者之歌》的伴奏音乐,让学生默唱歌曲,注意《流浪者之歌》中独特的装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默唱歌曲,有利于学生能唱准节奏,音准。)
5、让学生中琴轻声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跟琴练习音准会很好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印度音乐的装饰音和变化音的风格特色。)
6、情境设计,体验歌曲情感
假设你就是为个流浪者,你会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歌曲中流浪者的心声。)
7、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1)装饰性音型(上波音)点缀旋律
(2)旋律迂回、曲折呈下行走向
8、印度音乐两大要素
(1)拉格——一种旋律框架。梵语意为“色彩、情绪”。
(2)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设计意图:结合歌曲介绍印度音乐的两个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这一特点。)
9、调式对比
西洋大调式音阶:
doremifasollasido'
拉格音阶:
sarigamapadanisa
沙利咖马帕达尼沙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西洋大调式音阶和拉格音阶。)
活动4【活动】体验与感受
1、感受印度歌舞
2、模仿几个简单的印度舞蹈手部动作。
(1)巴达嘎
(2)阿拉巴德玛
(3)嘎达嘎姆嘎
3、动:闻歌起舞,跟随《流浪者之歌》边唱边律动。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印度音乐的魅力。)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1、请学生归纳出印度音乐的特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印度音乐以拉格和塔拉这基本要素,运用变化音及装饰音突出其音乐风格,而且在多数加入了歌唱与舞蹈,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
3、在印度歌舞表演中结束课堂。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从歌曲、舞蹈来展开对印度音乐的学习,我以“听、唱”为基础,以“讲、想”为中心,以“看、舞”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及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印度音乐的兴趣。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印度歌曲和舞蹈还是很感兴趣,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