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竹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竹舞》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4-25 16: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舞》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本课,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体验菲律宾风格的音乐和舞蹈,了解更多菲律宾文化,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为以下练习创编和表演奠定基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贯穿于整课教学当中。以兴趣为动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音乐中感悟,理解生活。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欢快、明亮、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菲律宾的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跳竹舞,锻炼学生对动作的反应和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跳竹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竹舞》是菲律宾民歌。为三拍子歌曲,多段体结构。基本节奏是,0
XX
XX
|
X
X
X
|
X
XX
X
|
X

—||。中段节奏稍有变化后恢复基本节奏到结束。旋律为带变化音的七声音阶结构,变化音的适度出现,体现了菲律宾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全曲热烈欢快,适合边唱边跳。
本课教材是花城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领略东南亚民族音乐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体现民族性和多元文化为宗旨,以菲律宾民族音乐为主题,教师创设情景,强调在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中让学生来分享和获得对艺术美的体验,以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学生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求知欲强,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喜欢新奇的东西,他们的体验、感知能力,探索创新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本课内容是外国民歌,对学生来说颇具新鲜感。这首歌曲的后半拍起拍的节奏特点和变化音以及大跳音程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在学习本课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性。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跳竹舞,进一步体会菲律宾的音乐特点,拓展学生视野。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菲律宾的资料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的设计:音乐室,预设跳舞的场地
教学用具的准备:钢琴、打击乐器、竹竿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和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感受菲律宾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
1.对歌曲音准、节奏的掌握。
2.掌握菲律宾竹舞的基本舞步,积极参与跳竹舞的音乐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菲律宾人在生活中边唱《竹舞》的歌曲边跳竹舞的视频。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他们跳舞时用到了什么道具?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人吗?2.教师总结:这是菲律宾人在跳竹舞,他们所演唱的歌曲跟舞蹈的名字一样,也叫《竹舞》。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菲律宾民歌——《竹舞》。3.
揭示课题——《竹舞》(板书)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学习歌曲学习歌曲
1.
展示多媒体课件,《竹舞》的曲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提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情绪?歌曲采用什么拍子?2.歌曲简介。展示多媒体课件:长脚鸟、菲律宾人跳竹舞的图片。这是一首菲律宾民歌,歌曲热烈欢快,变化音多,体现了菲律宾音乐的风格和特点。菲律宾人能歌善舞,竹子在他们的音乐舞蹈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传统竹竿舞是模仿长脚鸟在田间跳跃的动作,它以一对或数对长竹竿相击,舞者利用竹竿分开的瞬间插足跳跃,乐队以轻盈活泼的音乐为表演烘托热烈的气氛。3.教师范唱。多媒体课件展示:《竹舞》歌谱,教师一边听一边思考:歌曲在哪里结束?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结束?4.播放范唱。5.教唱歌曲。6.
歌曲处理。提问: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歌曲,为什么?歌曲较抒情的两个句子出现在哪里?应该怎样表现?7.
要求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来演唱。
1.聆听范唱,回答问题。2.观看图片,了解歌曲相关知识3.聆听教师范唱。边听边打拍子,说说D.C是什么意思。4.复听范唱,一边轻声跟唱。5.学唱歌曲(1)视唱歌谱,不会唱谱的学生可用“啦”模唱。(2)随琴轻声唱出歌词。6.学生回答。7.
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在欣赏音乐过程中,了解歌曲的出处,拓宽学生视野,增大信息量。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主动学习、探索,引导他们找出D.C在歌曲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一拍的休止和变化音以及大跳音程不易唱准。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把所有变化音用红色笔圈起来,让学生复习升降记号并唱准变化音。对于识谱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实行分层次练习,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其风格及情绪。
菲律宾风土人情资料交流
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展示菲律宾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重点介绍竹乐和竹舞:2010上海世博会菲律宾馆里演员的竹乐演奏和竹舞表演视频)
小组讨论,各组组长介绍本组从网上搜集的资料
提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菲律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欣赏菲律宾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使学生对菲律宾有更一步的了解。
学跳竹竿舞,歌舞结合。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表现歌曲。
1.播放竹舞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在菲律宾旅游时与当地演员共同表演竹舞的视频。2.讲解、示范如何跳竹舞。3.引导学生评价。谁跳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从节奏感、美感等方面进行评价)4.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5.组织各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1.观看竹舞视频。2.学跳竹舞。3.学生互评,自评。4.学生讨论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5.各小组汇报展示,学生之间进行简短互评。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看到老师亲自表演时,会更加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跳竹舞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活动中巩固、体验所学歌曲。
拓展
展示多媒体课件:黎族竹竿舞.
欣赏黎族竹竿舞,试跟菲律宾竹舞比较有何异同点。
拓宽学生视野,感受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舞蹈所产生的魅力。
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
畅谈所学收获。
教学设计反思
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做到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的成功体验。
以下是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优化过程,布局合理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前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安排活动,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这一过程将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有序化和系统化,它不仅对教师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实现音乐教学目的有益,而且能够养成教师积极思考和关于策划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思维水平与设计能力,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课是一节综合课型,通过节奏、唱歌、律动、表演等活动,围绕歌曲,环环相扣,带领学生兴趣盎然的遨游在音乐的殿堂之中。虽然活动内容丰富,知识量大,但设计的各种活动的意图十分明确,加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做到多而不乱。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力求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心理需求,以此来进行音乐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讨论、积极研究、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审美、创造思维、合作交流能力及艺术实践能力,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笔者根据新课程标拟制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让学生多次聆听,并从歌词,节奏,音高等方面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提出处理歌曲的办法,最后引导学生用用明亮、自然、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另外,歌曲中的D.C(从头反复记号)是乐理知识,学生都很不喜欢枯燥的乐理知识,对于这些枯燥的知识如果只是由老师讲授,效果可能会事倍功半,但是,我通过提示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出D.C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使学生很轻松的学到了原本很枯燥的乐理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更好地解决歌曲中大跳音程和变化音这个难点,笔者专门把谱子投影到大屏幕,让学生跟琴唱谱。同时因为有部分学生识谱能力较低,我让会唱的学生直接唱谱,不会唱的学生用“啦”模唱,既充分调动了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让难点得以顺利解决。
为了体现音乐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教学中加入了学跳竹舞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共播放了3次竹舞的视频(菲律宾居民表演的竹舞——舞蹈演员表演的竹舞——教师表演的竹舞),做到加深学生印象而又不会重复厌烦,逐步激发学生学跳竹舞的兴趣和愿望。在表现菲律宾竹舞这一环节时,笔者创设了“跳舞”的情境,通过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其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在即兴表演、在打击乐器的演奏和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菲律宾民族文化,多层次感受菲律宾音乐的特点。
 
三、以乐施教,积极参与
  本课的教学,笔者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跳、想象和创造,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愉快、自然、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群体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班上有个男同学平时特别调皮,基本上每节音乐课都会捣乱,可是在本节课中,他从头到尾都比较认真,特别是到最后跳竹舞的环节,他主动要求出来跳,我以为他又要捣乱了,心里有点不乐意,可是又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还是让他出来跳了。结果没想到他的节奏感特别的好,每个拍点都踩得很准,并且还能在我教的舞步基础上跳出花样,真让我和所有同学都为之惊叹!我为此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同学们也自发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在这个男生的带动下,同学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纷纷加入到跳竹舞的行列来,令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和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了解菲律宾的民族音乐特点;并且能够了解一些民族风俗、服饰、舞蹈等方面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兴趣很浓。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效果较好。
  五、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学跳竹舞这个环节上时间有点紧,部分学生比较害羞,表演欠缺主动性。由于学生认识能力、对音乐的理解、感悟等因素,教学过程中演唱、跳舞等部分,都有个别学生未能把握好,有点美中不足。
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师能树立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基础去设计教学目标,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教师能围绕所设置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师生合作气氛好,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节奏流畅,自然。课例设计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看、听、唱、演、创等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陶冶情趣,发挥了学生的艺术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