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5 19: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你认为电影中农奴强巴开口说话应该在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后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后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发表这段话是针对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D.英国发动侵略印度的战争
4.20世纪50年代初,4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宪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
B.实行三大改造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8.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9.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10.1966年8月5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如右图)。据此判断,那时的中国正进行着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1.28.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14.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两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
B.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D.中共十五大和十八大
15、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6.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7.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美国《时代》周刊曾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香港的“更具活力”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设立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8、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19.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20.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
21、(8分)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请回答:(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农村改革的典型的地方是哪里?(3分)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1分)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2分)
22、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
回答问题(11分)
(l)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年哪一会议上提出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l中的内容补充完整。(5分)










;⑤


(3)根据图l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4)综合以上,谈谈你的认识。(2分)
2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哪些失误密切相关?(2分)
(2)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1分)他的这些讲话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
(4)20世纪的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2分)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2分)
初二历史答案
ADADB
A
DCCD
CDCCD
ABCCA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武汉长江大桥
1956
安徽凤阳小岗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综合国力的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党的领导等
22.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国有企业
③深圳
④厦门
⑤海南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
23.生活水平低或落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出一国两制
南方讲话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要符合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时俱进,适时改革等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