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课件+同步检测)-第14课 驿路梨花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课件+同步检测)-第14课 驿路梨花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6 15:04:18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
基础导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棘( ) 陡峭( ) 竹篾( ) 简陋( ) 恍惚( ) ( ) 讴歌( )
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人迹____至 香气四____ ____思巧妙 充满____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
5、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语言表达训练】
6、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7、作者说:我“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看下列句子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正在增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9、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10、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用脚投票: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11-13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1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1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能力提升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谢吾师 舒乙
一生中教过我的老师上百位,但有一位,他并不会说话,他是长在树上的小树叶,却使我难忘,我尊他为我的老师。
  他曾伴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给我安慰,给我勇气。直到今天,一闭眼,他便回到我的眼前,真的。他仍在树梢上迎着寒风飞舞,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我住的“牛棚”是两间大教室,外间住着看守我的人,总有五六位之多,里间就我一个。住进来之后,他们便向我宣布了纪律:不准回家,不准自由走动,完全隔离,写信要经过审查,去食堂吃饭时不得和任何人说话。每日三餐是放风时间,我在前面走,后面五六个人跟着,浩浩荡荡,面孔非常严肃。
  审查并不是天天进行,甚至根本就没有几次像样子的审问。隔离本身仿佛才是目的。
  越是没有变着花样的折腾,日子越是难以打发,孤独就成了最难受的事。孤独窒息了我,几乎把我掐死。
  窗外有一棵大树,是加拿大杨树,长得很茁壮,树冠蹿得比楼顶还高。我住进去的时候,是夏天。满树的绿叶油亮油亮的,迎着微风舞动,因为叶柄长,摆动幅度很大,显得非常活泼。
  我常常呆坐在窗前,瞧这棵大树,看树叶翻腾飞舞。树叶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不说话的而充满了生机的朋友。我一看就是一天。
  迎来了秋天,又送走了夏天。西伯利亚寒流既冻坏了绝大部分树叶,又刮走了大部分树叶,大树上差不多只剩下光光的枝干。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眼前,连叶柄在狂风中由树枝上脱离的一刹那我都看得很清楚。朋友们随风而去,我感到凄凉,冷冷的,虽然窗户的亮度增加了,大树的枝干也清晰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大而无当,单调枯燥和万分失落。
  最后,全树只剩下一枚大叶子始终没有被风卷走,特别神奇。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于是。每天醒来,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枚孤军奋战的叶子还在不在树上。
  他在树上足足比别的树叶多呆了十天,多么艰难的十天,多么难忘的十天,多么伟大的十天。
  在这十天里,我每天都在观察他,为他揪心,为他害怕,为他担忧,同时也为他骄傲,打心眼儿里敬佩他,把他当作最贴心的知己。他的状态有点儿和我相似,但他的处境比我更加险恶,比我更加孤单,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成为我无言的榜样,伴我走出困境。
  我坐在封闭的禁室内,面对一枚小小的树叶,受着一堂生命的课。树叶是我的老师,我是树叶的学生。随着树叶的每一次翻飞,我思绪渐入正轨,完全镇定下来,像一只蜕壳的蝉,体验到一种心灵的新生。
  我终于能把逆境当成一种锻炼自己身心的机会;我终于能把度日如年的日子尽我所能安排得满是节目,宛如给自己开办一所单人补习学校;我终于能修得一付心安理得、遇事不惊、吃得下睡得着的坦然心态;我终于能把只说真话不讲假话的原则坚持到底;我终于能把宽厚待人、善待他人,包括善待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当作自己的处世信条;我终于发现自己变得更爱我的长辈、妻子、孩子、朋友,变得更加热爱这个多事的世界。
  所有这些变化只因我接受了那枚不会说话的挺立到最后的小树叶的启示。
  多年以后,我又回到那棵大树的所在地,可惜,大树已被伐掉。
  那枚孤单而可敬的叶子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一闭眼,它便来到我的眼前,真真的,在狂风中上下翻腾,一点儿也不服输。
  可爱的小树叶,我的老师,我谢谢你!
14、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 窒息( )
② 掐死( )
③ 一刹那( )
④ 处世( )
15、作者为什么要“谢吾师”——感谢一片树叶?请简要概括。
16、作者赞美了小树叶的什么精神?
17、请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小树叶精神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
18、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小树叶的什么思想感情?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jīng qiào miè lòu huǎng hū ōu
3、罕 溢 构 朝
4、①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②修葺:修理房子。
③修长:长。
5、B
【语言表达训练】
6、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7、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以上四句,或通过梦境,或描述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为了寓对一代新人的情于这些景中的。
点拨:本题重在体会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
8、略
点拨:设题意图,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不求统一看法,但求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9、示例:雷锋精神代代传
点拨:答案不统一,对仗不必很工整,只要能表现本文主题思想就行。
10、(1)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
点拨:也可回答“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要答出“不涨价”、“增长”。
(2)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课内同步阅读】
11、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12、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13、(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课外拓展阅读】
14、① zhì② qì③ chà④ chǔ
15、因为在逆境中,它给“我”以鼓舞。
16、顽强、坚韧、乐观。
17、拟人句: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 比喻句: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
18、崇敬、热爱、感谢
课件33张PPT。驿路梨花彭荆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导入彭荆风,江西萍乡人,生于1929年11月22日,汉族。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于1990年退休。作者·简介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称为阿卡族) 。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纳西族相似。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知识·链接十年后的一天早晨“我”和老余1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2专门运粮食同上、前天晚上?前几天,姐姐出嫁后?
一群姑娘3照管小屋4砍树割草盖小屋?十多年前路过时梨花5照料小屋解放军盖小屋后,她出嫁前? 解放军整体·感知1、我、老余,见到小茅屋。茅屋主人是谁?新课·讲解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主人是他??新课·讲解对门山头上有个叫梨花的小姑娘,茅屋可能是她的!新课·讲解喂!你们谁是梨花啊?茅屋定是你们的啦?新课·讲解错啦!茅屋不是我们修的!新课·讲解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新课·讲解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新课·讲解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呀!新课·讲解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过去现在新课·讲解十几年前,一群解放军叔叔修建了小茅屋新课·讲解梨花姑娘照看小茅屋新课·讲解梨花出嫁了,照管小茅屋的任务
落到了梨花妹妹和其它哈尼姑娘身上新课·讲解瑶族老人迷路后遇到小茅屋,
自觉照看小茅屋,专门运粮食。新课·讲解我和老余见到小茅屋,修葺小茅屋。新课·讲解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12345插叙插叙插叙新课·讲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新课·讲解悬念一悬念二悬念三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新课·讲解误会一误会二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误认为梨花的妹妹就是梨花
?
新课·讲解新课·讲解根苗花花花修屋照屋照屋修屋新课·讲解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
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1、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
2、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问题·探究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瑶族老人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问题·探究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写的是自然界的梨花,哪些写的是人,二者的前后照应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探究“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问题·探究“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问题·探究“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问题·探究“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美。问题·探究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