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每小题2分,共5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特征的是( )
A.能使用石器做工具
B.能够直立行走
C.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D.已经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
2.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此居住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培植了世界上较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水稻
B.
玉米
C.
谷子
D.
红薯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C.传说中他们又许多创造发明
D.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4.根据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主要依据是( )
A.年轻有为
B.年龄最长
C.品德高尚
D.战功显著
5.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哪一项与安阳无关( )
A.
司母戊鼎
B.
甲骨文
C.
殷墟宫殿复原图
D.
大禹治水像
6.如图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8.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排沙、泄洪等多种功能,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位于(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金刚经》
10.如图内容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
C.商鞅变法
D.文景之治
1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于( )
A.洛阳
B.安阳
C.咸阳
D.东京
1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贯穿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因在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为主而得名。它开通于(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3.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月份越小,从而削弱其势力,这就是“推恩令”。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施修养生息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
D.巩固中央集权
14.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汉时期哪一方面的杰作( )
A.雕塑艺术
B.绘画艺术
C.冶炼技术
D.青铜艺术
1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1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17.河南名胜古迹洛阳白马寺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
A.道教的形成
B.儒教的形成
C.佛教的传播
D.基督教的形成
18.下列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和典籍流传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贾思勰
19.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A.巨鹿之战
B.“焚书坑儒”
C.“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
20.南阳市区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这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而修建的。这位医学家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唐本草》
21.三国时,吴国大将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就是现在的( )
A.台湾
B.日本
C.菲律宾
D.海南岛
22.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其中禁胡服、学汉话、通婚姻、改姓氏等措施在当时气得主要作用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快了民族融合
C.结束了游牧生活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3.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了一部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技著作是( )
A.《洛神赋图》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2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典故出自古代东晋与前秦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它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25.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曹植
D.王献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如图中的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典型的建筑模式。
(1)图一和图二的房屋分别是什么样式?
(2)图中哪一种房屋适合北方人居住?哪一种房屋适合南方人居住?请结合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你对古代先民用勤劳和智慧改善生活的做法有何感想?
2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填写完整(写出表格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
学派
姓名
历史地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①
创始人
春秋晚期
后人整理成《论语》
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
广收门徒;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孟子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反过捕,按令伐
②
老子
创始人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③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墨家
④
创始人
战国时期
/
主张“兼爱”,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⑤
韩非
代表人物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兵家鼻祖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① ,② ,③ ,④ ,⑤ 。
(2)结合历史背景,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3)哪一种学说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请说明理由。
28.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人物的最主要功绩。
(2)概括指出图二是秦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有何历史作用?
(3)图三和图四分别是秦朝在经济、文化上实行的什么措施?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4)联系史实指出,秦朝政权是怎样灭亡的?
29.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2)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图中D处发生了什么战役?
(4)三国时,英雄辈出,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每小题2分,共5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特征的是( )
A.能使用石器做工具
B.能够直立行走
C.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D.已经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此居住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培植了世界上较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水稻
B.
玉米
C.
谷子
D.
红薯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C.传说中他们又许多创造发明
D.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以炎帝和黄帝为切入点,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4.根据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主要依据是( )
A.年轻有为
B.年龄最长
C.品德高尚
D.战功显著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禅让制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出现的特定时间、涉及人物和禅让的标准.
5.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哪一项与安阳无关( )
A.
司母戊鼎
B.
甲骨文
C.
殷墟宫殿复原图
D.
大禹治水像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考查与安阳相关的史实,知道大禹治水像与安阳无关.
【解答】司母戊鼎出土于安阳,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安阳).故与安阳无关的是大禹治水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与安阳相关的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如图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7.“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五霸,掌握过程和影响.
8.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排沙、泄洪等多种功能,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位于(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具有灌溉、排沙、泄洪等多种功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金刚经》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论语》.
【解答】据所学知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出自《论语》.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论语》相关知识.
10.如图内容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
C.商鞅变法
D.文景之治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包括: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管理.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于( )
A.洛阳
B.安阳
C.咸阳
D.东京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吞并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解答】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核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秦朝定都的地点.
1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贯穿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因在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为主而得名。它开通于(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解答】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相关史实.
13.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月份越小,从而削弱其势力,这就是“推恩令”。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施修养生息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
D.巩固中央集权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恩令”.“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14.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汉时期哪一方面的杰作( )
A.雕塑艺术
B.绘画艺术
C.冶炼技术
D.青铜艺术
【考点】秦汉时期的秦兵马俑等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兵马俑是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故它反映的是雕塑艺术.
选A.
【点评】重点识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地点、兵马俑的特点与影响.
1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相关内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当时,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掌握汉武帝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相关内容
1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末农民战争历史知识的把握.
17.河南名胜古迹洛阳白马寺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
A.道教的形成
B.儒教的形成
C.佛教的传播
D.基督教的形成
【考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了佛教的传播.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解答】河南名胜古迹洛阳白马寺的形成与佛教的传播有关.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法,东汉明帝时在河南洛阳修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南洛阳修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18.下列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和典籍流传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贾思勰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以“对人类文化传播和典籍流传做出突出贡献”为切入点,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与蔡伦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意义.
19.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A.巨鹿之战
B.“焚书坑儒”
C.“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可能记述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记》的内容.
20.南阳市区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这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而修建的。这位医学家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唐本草》
【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伤寒杂病论》.
【解答】据“南阳市区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这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而修建的.”可知,这位医学家是张仲景.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21.三国时,吴国大将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就是现在的( )
A.台湾
B.日本
C.菲律宾
D.海南岛
【考点】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等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解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2.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其中禁胡服、学汉话、通婚姻、改姓氏等措施在当时气得主要作用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快了民族融合
C.结束了游牧生活
D.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本题以“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其中禁胡服、学汉话、通婚姻、改姓氏等措施”考查孝文帝改革.
【解答】据题干“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其中禁胡服、学汉话、通婚姻、改姓氏等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描述.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3.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了一部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技著作是( )
A.《洛神赋图》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的成就,《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答】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典故出自古代东晋与前秦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它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
25.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曹植
D.王献之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王羲之的相关知识.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如图中的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典型的建筑模式。
(1)图一和图二的房屋分别是什么样式?
(2)图中哪一种房屋适合北方人居住?哪一种房屋适合南方人居住?请结合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你对古代先民用勤劳和智慧改善生活的做法有何感想?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房子封闭性较好,冬暖夏凉,所以适合比较干燥的北方;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可以避免潮湿雨水侵入家中.
(3)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如古人在落后艰苦条件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利用自然,改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故答案为:
(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2)图一半地穴式的房子封闭性较好,冬暖夏凉,所以适合比较干燥的北方;南方雨水较多,湿气较大,图二干栏式的房子可以避免潮湿雨水侵入家中.
(3)感想:如古人在落后艰苦条件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利用自然,改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2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填写完整(写出表格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
学派
姓名
历史地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①
创始人
春秋晚期
后人整理成《论语》
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
广收门徒;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孟子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反过捕,按令伐
②
老子
创始人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③
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
/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墨家
④
创始人
战国时期
/
主张“兼爱”,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⑤
韩非
代表人物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兵家鼻祖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① 孔子 ,② 道家 ,③ 庄子 ,④ 墨子 ,⑤ 法家 。
(2)结合历史背景,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3)哪一种学说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请说明理由。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为政以德”;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2)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原因的认识.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制度逐步建立;各种学派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3)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法家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答】(1)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他主张因材施教;提出谦虚好学;温故知新等观点.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急剧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发表见解,著书立说,给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3)法家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家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法家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故答案为:
(1)①孔子
②道家
③庄子
④墨子
⑤法家.
(2)百家争鸣的出现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制度逐步建立;各种学派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3)法家学说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理由: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发展的,他提出树立君主权威,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28.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人物的最主要功绩。
(2)概括指出图二是秦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有何历史作用?
(3)图三和图四分别是秦朝在经济、文化上实行的什么措施?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4)联系史实指出,秦朝政权是怎样灭亡的?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及其最主要的功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3)本题主要考查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治者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
(4)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由于秦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
【解答】(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最主要的功绩是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据图二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专制)统治,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3)图三反映的是统一货币的内容,图四反映的是统一文字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治者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后来又出现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统一文字和货币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的经济的交流.
(4)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答案为:
(1)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作用:加强了对全国的(专制)统治.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4)由于秦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时期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9.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2)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图中D处发生了什么战役?
(4)三国时,英雄辈出,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之战;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图片形式为切入点,考查三国鼎立.
【解答】(1)由图中首都洛阳、成都、建业,可知,图中A是魏国;B是蜀国;C是吴国.
(2)依据所学,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
(3)由D处于魏国与吴国交界处,可知,在图中D处发生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故答案为:
(1)A魏、
B蜀、C吴.
(2)A曹丕、B刘备、C孙权.
(3)赤壁之战.
(4)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