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黔之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7 06:58: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4张PPT。黔之驴柳宗元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寓言的深广含义。
2、流利地朗读文章,积累文言词汇。
3、描写老虎的动作和心理生动逼真。1、了解作者作品及寓言。
2、积累字词。
3、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4、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自学提纲 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韩柳”。因积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也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背景介绍中唐时期宦官专权于内,藩镇跋扈于外,与豪族地主集团勾结。唐顺宗继位,用王叔文为政,以改变这种状况,提升柳宗元推行新政。不久顺宗因病让位,革新遂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被贬永州。《黔之驴》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三戒》中的一篇,意思是“以驴为戒”,讽刺那些腐败无能却又妄自尊大的权贵,最终免不了自取灭亡的下场,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见解。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以故事的形式或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柳宗元一共写过十一篇以动物 为题材的寓言,其寓言的特色是:
一、浓郁的文学色彩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 作者贬谪以后植根于现实生活,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便使用短小的寓言形式,讽刺当时的时政。他的寓言都是有针对性的。《黔之驴》中所塑造的蠢驴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的生动写照。他们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意思是:不考察自己的真实情况,却靠外界的条件来逞强),以致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中唐时期,上层社会豪门贵族以及与之勾结的藩镇、宦官中,这类人是很多的,《黔之驴》深刻地嘲讽了他们。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 你能说出几个有关驴的成语或俗语吗? 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驴前马后
非驴非马 驴唇不对马嘴 卸磨杀驴黔之驴 好事者 窥之 憫然
大骇 远遁 噬己 益狎
船载以入 不胜 跳踉 大?yìnyìnxiáhǎnzài读准下列字音qiánkuīhàohàidùnshìshēngliáng 黔无驴,有好事者 船载(之)以入。
至 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   喜欢多事的人  它疏通文意   到了用船翻译: 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位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却连词,相当于“而”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之)为
神。蔽林间 窥之, 稍出 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把(它)作为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不是双方互相的意思。相当于“之”巨大的样子 隐蔽,躲藏 偷看渐渐 接近翻译: 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小心谨慎的样子 不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以为 且 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害怕然而,但是咬认为 将要观察 逃跑翻译: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表示揣度的语气 益 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终不
敢搏。稍近 益狎,荡倚冲冒,驴
不胜怒, 蹄之。逐渐熟悉,习惯 始终靠近 更能够承担或承受 这里是用蹄子踢的意思 翻译: (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击,扑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碰撞 靠近 冲击 冒犯 不堪,禁不住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才离开吃尽因此盘算于是只,仅 咬断翻译: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罢了跳跃怒吼一、古今异义
1. 稍出近之
2. 因跳踉大阚
3. 乃去
4.以为且噬己者
5.莫相知: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新知归纳、巩固古义:将要 今义:而且 并且古义: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 今义:互相(把……当作)(认为)二、一词多义①以为且噬己也②然往来视之( ……的样子 )( 然而,但是 )庞然大物也……的样子益因此于是渐渐更加③④
放之山下( )
蔽林间窥之( )
驴不胜怒,蹄之( )
稍出近之( )
虎因喜,计之曰( )
然往来视之( )
代词,它,代驴代词,它,代驴代词,它,代老虎代词,它,代驴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代词,它,代驴 ⑤之:三、词类活用船载以入稍出近之蹄之尽其肉用船(名词作状语)接近(形容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吃光 (形容词做动词)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
1.有好事者 船载(之)以入。
2、放之(于)山下。
3、以(之)为神。
宾语前置句
4、憖憖然,莫相知。
判断句
5、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五、翻译句子3、以为且噬己也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 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4、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写黔驴的来历及老虎初见驴子时恐惧茫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②段):写虎识驴、吃驴的过程。 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
  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
  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自学提纲一
1、根据故事内容说说老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2、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心理的词;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用自己的话概括老虎和驴子的形象特点。
3、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虎惧识吃驴1.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用原文回答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推动情节发展。3.从文中找出描写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心理动作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以为神
2、莫相知3、以为且噬己也
4、觉无异能者
5、终不敢搏6、技止此耳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远遁
往来视之
又近出前后是一个……的形象
生性胆大,
勇猛凶狠,
工于心计,
机智勇敢。
(4)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性格3.甲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1)蔽林间窥之
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稍出近之”,“近出前后”“往来视之”“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
“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
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虎的形象分析形象
(1)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
体态:
声音:
动作:
(2)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外强中干、蠢笨无能的家伙。庞然大物鸣蹄分析形象蹄之庞然大物一鸣体态声音绝招表面现象本质特征大而无能,虚张声势,外强中干。黔驴之“技”驴的形象驴: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动作自学提纲二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驴
这则故事由虎的正面描写来描写驴的外强中干,从而起到讽刺的作用。 分析寓意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3)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虎打败驴)(驴的愚蠢)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技”指本领,文中驴的“技”有鸣叫、用蹄子踢)
启示:
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致于使自己陷入困境。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对牛弹琴 狗尾续貂 狐假虎威
鸡鸣狗盗 井底之蛙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指鹿为马 鹬蚌相争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常用借喻手法,富于智慧哲理。露一手中国古代有很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试着来讲一讲。中外寓言多以动物作为主人公,借助动物世界来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井底之蛙:用来讽喻见识短浅的人
守株待兔:讽喻那些不主动努力,只想得到意外收获的人
狐狸与葡萄:讽喻那些一旦自己未能得到就指责、诋毁的人课堂练习
一、文学常识积累:
1、《黔之驴》作者( ),字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黔之驴》体裁上是一则 。 柳宗元寓言子厚课上练习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过程 ?
文章详写了 ,略写了 ,主要是通过写 来衬托 的特点。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什么来写的? 惧驴识驴虎吃驴驴虎驴 文章通过心理、动作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形体的庞然和驴的“鸣”、“蹄”来写,形象传神。 临江之麋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霓,携归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挞之。自是日抱 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 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 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之麋 临江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跑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 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写持宠而骄的小麋,鞭挞了依势放纵的奴才(“依势以干非其类”)。麋因有主人的势力作依仗,在家犬面前放纵而胡作非为。一旦失去了主人之势,便被外犬吞食。作者借麋影射那些仗主人之势而持宠放纵的奴才,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 考题链接甲:黔之驴
乙: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③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濡④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⑤!”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⑥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⑦其意,即为之灭火。
注释:①集:停留 ②辄:总是 ③遥:远远地 ④濡:沾湿 ⑤然何足道也:但是(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⑥侨居:寄居 ⑦嘉:赞美,嘉奖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蔽林间窥之( )
以为且噬己也( )( )
益习其声( )( ) 蹄之( )
稍近益狎( )
因跳踉大?? )
然吾尝侨居是山( )( )偷看认为将要渐渐熟悉用蹄子踢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于是曾经这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鹦鹉想: 待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 就离开了。3.甲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4.甲文中的老虎和驴,乙文中的鹦鹉分别象征了怎样的人。
老虎象征 的人。
驴象征 的人。
鹦鹉象征 的人。
善于观察机智勇敢貌似强大实则无能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作业:
 1、老虎见驴从“庞然大物”“以为神”到“断其喉,尽其肉”有一个认识过程,请选择任一细节,写出老虎的心理和行动状态,不少于100字。
2、读了本文以后,你有何感触,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写作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创作一则小故事。 1.展开联想和想像,将本文改编成一个现代故事。不能只写译文。
2.写出两个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