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结晶现象 课件+素材(5份打包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4 结晶现象 课件+素材(5份打包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4-26 14:21:12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7.4 结晶现象第七章 溶液1课堂讲解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2课时流程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结晶现象怎样可以制得这样美丽的晶体呢?1知识点晶体与结晶【观察活动】明矾晶体的制备知1-导在一支试管中注入1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加入
研碎的明矾晶体,知道有固体不再溶解,然后将上层
饱和溶液倒入另一支试管中,把试管放到冷水的水槽
中冷却。观察现象。问 题(一)什么是结晶?知1-导问 题(二)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一样吗?知1-导1.结晶: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
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适合用溶解
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2)降温结晶: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
(适合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例1】〈甘肃武威五中3月月考〉 台州是个滨海城市,有
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
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
A.水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知1-讲B 点拨:风吹日晒水分蒸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知1-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继续蒸发水分,氯化钠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知1-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物质又叫晶体
B.晶体是指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固体
C.从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D.降温和蒸发是结晶的常用方法2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知2-导【视频播放】海水晒盐知2-导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结晶的方法,可以从含有杂质的混合物中分离或提纯为我们需要的物质。【例2】〈安徽凤阳一模〉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
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应用了结晶方
法的是(  )
A.除去水中的泥沙      B.分离豆浆和豆渣
C.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 D.用海水晒盐知2-讲D点拨:泥沙不溶于水,豆渣不溶于水,A、B可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铁粉能和稀酸反应而溶解,铜粉和稀酸不反应,C可通过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再过滤的方法提纯铜粉;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符合题意。知2-练1.曝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阳光与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与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食盐析出3知识点过滤知3-导【视频播放】过滤知3-导问 题(一)滤纸一定要和漏斗贴紧,不能留有气泡(为什么?)
若有气泡,过滤的速度会比较慢问 题(二)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为什么?)知3-导过滤操作注意事项知3-导问 题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知3-导(1)滤纸破损
(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例3】 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留气泡
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过滤器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
D.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过滤液体,可以加快流速知3-讲D方法规律:该题根据一贴、二低、三靠分析各选项:A操作可以确保一贴——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使过滤时液体可以顺利流下;B可确保液体不会从滤纸和漏斗壁间流下,从而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C可确保液体知3-讲不外溅;D可能会导致滤纸破损,影响过滤效果,操作错误。知3-练1.下列实验及操作正确的是( )。
A.各种漏斗都是过滤必须的仪器
B.过滤时强调“一贴、二低、三靠”
C.蒸发时,蒸发皿加热应垫石棉网
D.蒸发时需用酒精灯焰将水分小心蒸干4知识点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知4-导【视频播放】粗盐提纯问 题(一)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及仪器有哪些?问 题(二)粗盐提纯操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知4-导实验步骤:
(1)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
(2)过滤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边缘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轻轻斜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管口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知4-导(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思考:何时停止加热?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例4】 〈北京海淀区一模〉 用下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
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
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知4-讲C知4-讲点拨: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即①④⑤,除去的是难溶性的杂质,除杂关键的一步是过滤;①⑤中玻璃棒是用来搅拌的,④中玻璃棒是用来引流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C. 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会导致配制的溶
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
的溶液浓度偏大知4-讲、称量(量取)、溶解,需要称量8 g氯化钠,选用50 mL量筒,图示中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C正确;烧杯用清水洗过,溶剂量偏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知4-练1.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
化钠固体。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
天平上已放30 g的砝码, 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
图的 (填字母)。
知4-练(3)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仪器(填序号),
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仪器(填序号)。
a.烧杯 b.10 mL量筒 c. 100 mL量筒 d.滴管 e.玻璃
棒 f.药匙 g.蒸发皿
(4)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固体
析出后,应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
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7.4 结晶现象
一、晶体与结晶
1.结晶: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
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适合用溶解度
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2)降温结晶: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
(适合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
2.过滤
3.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