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文成公主进藏(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8 文成公主进藏(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4 15:18:23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臣”、“婚”、“绢”等7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生字所在的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西藏的图片
谈话交流:同学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是哪吗?(西藏)对于西藏你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交流,课件出示补充介绍引入课题:www.21-cn-jy.com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仗,朝廷采取“和亲政策”。先后有19位公主嫁给了吐蕃、契丹、吐谷浑、回纥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者王子。在这些公主当中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来源:21cnj*y.co*m】
这节课我们民间传说故事就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2.民间传说的特点:民间传说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传播的、多数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出处:21教育名师】
3.介绍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公主,她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使臣、沼泽地、隆重、和亲”等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谢文成公主进藏的?
2.自学汇报
(1)识字游戏
小朋友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课件出示识字游戏,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chén hūn juàn wān zhǎo jí xiáng
臣 婚 绢 豌 沼 吉 祥
(2)认读词语:把这些生字去掉拼音放在词语里,指名认读,集体交流,巩固识字。
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 吉祥
3.整体感知
指名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谢文成公主进藏的?完成填空,集体交流。
(求婚)--(接见使臣考智慧)--(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先进的生产技艺)
三、精读领悟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填空,集体交流。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番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通过考验求婚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修石屋)--(背走乃巴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理清脉络
文成公主怎样进西藏是在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呢?(5—13自然段)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你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4):求亲成功
第二部分(5--13):公主进藏
第三部分(14):做出贡献
3.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唐朝皇帝是怎样考验吐藩使臣的?他们是怎样顺利通过的?你体会到什么?2-1-c-n-j-y
(2)自学汇报:
“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21教育网
介绍松赞干布: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
用自己的话概括吐藩使臣遇到的两大难题:①辨认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生的?②辨认哪一个是文成公主?
“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www-2-1-cnjy-com
“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从“断定”和“一定”可以看出什么?(使臣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使臣为什认定戴鲜花的就是文成公主?原因:一是从蜜蜂追花的情景分析只有一人戴鲜花,文成公主只有一个;二是从“鲜花”中,他看到尊贵,戴鲜花应该是文成公主;三是“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版权所有:21教育】
从以上两个片段,说明了什么?(使臣的敏锐观察力和超人的智慧)
4.小组学习第二部分
(1)从长安到吐蕃路途遥远,一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小组内读一读,合作探究完成填空:21*cnjy*com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一条河挡路  搭桥
 遇沼泽地  铺路
 乌鸦说松赞干布死了  修石屋
 乃巴山挡路  背走乃巴山
(2)你发现内容很神奇的句子了吗?读一读,谈谈你的什么体会?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撤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撤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21cnjy.com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21·cn·jy·com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2·1·c·n·j·y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民间故事丰富的想象力。)
5.齐读最后一部分
文成公主进藏带了些什么?(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繁荣做出了哪些贡献?(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增进两族人民友好关系,给人民带了安宁的生活。把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带入西藏,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生活条件。)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堂总结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她跟藏族人民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做了很多好事。直到现在,在拉萨的大昭寺内,还供奉着她和丈夫松赞干布俩人的塑像。
五、课堂练习
用加点词语造句。
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小红写的作业既工整正确。
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撤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因为今天妈妈没有在家,所以没有来接我。
六、作业布置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讲一件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搜集其它民间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搭桥
铺路 促进民族团结
修石屋 增进两族友好
被乃巴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交流,先小组后全班,以便吸取别人的精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阅读中引导探究学习,首先确立研读专题:“文成公主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之后就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体验到构建,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自读自悟”与“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这两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在“自读自悟”这个阶段,我放手让他们去读。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
文成公主进藏
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是哪吗?
西藏
对于西藏你有哪些了解?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仗,朝廷采取“和亲政策”。先后有19位公主嫁给了吐蕃、契丹、吐谷浑、回纥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者王子。在这些公主当中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民间传说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传播的、多数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民间传说的特点: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公主,她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介绍文成公主: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使臣、沼泽地、隆重、和亲”等词语的意思。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
2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谢文成公主进藏的?
初读感知
自读要求
chén

hūn

juàn

wān

zhǎo

xiáng



识字游戏
绢花
求婚
大臣
吉祥
沼泽
豌豆
认读词语
整体感知
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谢文成公主进藏的?完成填空:
( ) ( ) ( )
( ) ( )
求婚
接见使臣考智慧
允婚
进藏
给西藏带去先进的生产技艺
精读领悟
故事首先讲述了( )的原因—吐番年轻首领( )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 ),通过考验求婚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 )--( )--( )--( )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 )。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填空:
文成公主进藏
松赞干布
求婚
搭桥
铺路
修石屋
背走乃巴山
不朽功绩
理清脉络
文成公主怎样进西藏是在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呢?
(5—13自然段)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你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3):
第三部分(14):
求亲成功
公主进藏
做出贡献
自学课文第一部分
自学提示:
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唐朝皇帝是怎样考验吐藩使臣的?他们是怎样顺利通过的?你体会到什么?
自学汇报:
“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松赞干布: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
用自己的话概括吐藩使臣遇到的两大难题:
①辨认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生的?
②辨认哪一个是文成公主?
“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从“断定”和“一定”可以看出什么?
使臣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
使臣为什么认定戴鲜花的就是文成公主?
一是从蜜蜂追花的情景分析只有一人戴鲜花,文成公主只有一个;
二是从“鲜花”中,他看到尊贵,戴鲜花应该是文成公主;
三是“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
从以上两个片段,说明了什么?
使臣的敏锐观察力和超人的智慧
小组学习第二部分
从长安到吐蕃路途遥远,一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小组内读一读,合作探究完成填空: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一条河挡路
搭桥
遇沼泽地
铺路
乌鸦说松赞干布死了
修石屋
乃巴山挡路
背走乃巴山
你发现内容很神奇的句子了吗?读一读,谈谈你的什么体会?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撤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撤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
民间故事丰富的想象力。
齐读最后一部分
文成公主进藏带了些什么?
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繁荣做出了哪些贡献?
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增进两族人民友好关系,给人民带了安宁的生活。把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带入西藏,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生活条件。
课堂总结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她跟藏族人民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做了很多好事。直到现在,在拉萨的大昭寺内,还供奉着她和丈夫松赞干布俩人的塑像。
课堂练习
小红写的作业既工整正确。
因为今天妈妈没有在家,所以没有来接我。
用加点词语造句。
1.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撤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讲一件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搜集其它民间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搭桥
铺路 促进民族团结
修石屋 增进两族友好
被乃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