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际意义。
课前准备:小棒、花片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谈话引出两个小松鼠分松果的事情,提出把10个松果分给两只小松鼠,可能有几种分的结果的问题。
通过小松鼠分松果这一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师: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小动物吗?(教师出示两只小松鼠的图片)谁知道松鼠最爱吃什么?
生:松果。
师:一个晴朗的早晨,两只松鼠到树林里去采松果。不一会,他们就采了10个松果,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如果把这10个松果分给它们两个,可以怎样分?能有几种分的结果呢?
2、指导学生用花片代替松果帮助松鼠分一分。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任意分的过程,充分体验任意分的实际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花片,代替松果分一分。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交流分的结果。要关注学生不同结果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所有分的可能结果。并引出“同样多”。
交流分的结果,即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了解所有分的结果,引出“同样多”。
师:同学们分得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后交流,可能得出下面几种分法:
一只分1个,另一只分9个。
一只分2个,另一只分8个。
一只分3个,另一只分7个。
一只分4个,另一只分6个。
一只分5个,另一只分5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分的结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几种分法中,哪一种最好、最合理?
生:一只分5个,另一只也分5个最合理,因为它们每只松鼠都分的一样多。……
师:像这种分的一样多、一般多还可以说成“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二、认识平均分
1、提出把12个松果分给两个小松鼠,要使每个小松鼠分的同样多,怎么分的问题和用花片摆一摆的要求,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设计新的操作活动,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自己操作、独立思考,真实感受分得同样多的含义,理解“同样多”的实际意义。
师:如果把12只松果分给2个小松鼠,要使每个松鼠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怎样分?请同学们用花片代替松果摆一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认识理解“平均分”。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分法的机会,使学生了解不管怎么分,分的结果都一样,最后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学生了解不同分法下结果的一致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分得“同样多”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师:谁把你的分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几种分法:
第一种:先每只松鼠1只,再每只松鼠1只……分了6次就分完了。
第二种:先每只松鼠2只,再每只松鼠2只……这样分了3次就分完了。
第三种:先每只松鼠3只,再每只松鼠3只……这样分了2次就分完了。
第四种:每只松鼠分6只一次就分完了。
……
只要每次分得的同样多,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都把12个松果分给了2个小松鼠,虽然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每个小松鼠都分得了同样多的6个松果。
师:像这样把12只松果分给2小松鼠,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提出把12颗松果平均分给3只小松鼠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再次改变平均分的份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师:如果把12只松果,平均分给3个小松鼠,怎样分呢?请你用花片摆一摆,看看每个小松鼠分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后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只小松鼠分得几个?
学生可能出不同分法。
(1)我一次拿3个,分给每个小松鼠1个,拿了4次正好分完,每只小松鼠分得4个松果。
(2)我每只小松鼠先分2个,分了两次,正好分完……
……
学生的分法只要合理,结果同样多,就给予肯定。
4、分别提出把12个松果平均分给4只小松鼠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
再次改变平均分的份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师:如果把12颗松果平均分给4只小松鼠,怎样分呢?每只小松鼠分得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用不同方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幅图的意思是是要把15块糖平均分给红红、聪聪、亮亮3个小朋友,问题是每人分几个?
师:下面你就利用花片代替糖块自己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上。
2、练一练第2题。教师谈话引出分椅子的情景,可以用学具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设计按照不同要求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这里有8把椅子,把他们摆成2行,每行同样多,怎么摆,每行摆几把?自己用花片摆一摆,然后汇报。
3、练一练第3题。按要求,先动手摆花片,再填空。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先按题中的要求摆一摆手中的花片,然后在空格处填上得数,看谁填的又快又对!
学生摆,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
4、练一练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汇报。
通过分小棒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平均分”。
师: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你知道怎么分吗?
师:请你拿出20根小棒,自己先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说一说。
●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0根。
●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根。
●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根。
●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2根。
课件18张PPT。平 均 分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教学目标(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我1颗…我9颗…(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我2颗…我8颗…(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我3颗…我7颗…(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我4颗…我6颗…(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同样多我5颗…我5颗…(2)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2)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2)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2)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应选择哪种分配方法呢?如果平均分给6位小朋友,你会分吗?试一试吧。想一想:这12个苹果还可以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小朋友越多,每人平均分到的苹果越少。
小朋友越少,每人平均分到的苹果越多。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的人数 每人分到的苹果数2634436212141. 有12块糖,每人分( )块。4232. 把8把椅子摆成两行,每行同样多,每行摆( )把。3. 先动手摆一摆,再填( )。(1)把6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2)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 )个。4. 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或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