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案
1教学设想
教学本节课我将尝试利用多种媒体功能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交互地传递,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信息技术的确以其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声音效果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采用幻灯、投影、等多媒体,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就拿本节课来说,孩子们对于声音只是停留在一个表面的认知,而要了解声音的更深层的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了“生生、师生、人机”等的互动,教学中,配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文字,使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全方位地了解声音,从而激起孩子们对于声音知识的探究。
2设计思路
1.师生相互交流课下寻找声音的情况,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并一起确定本课研究焦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利用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初步实验;
3.初步实验,对得出的结论产生疑问,教师适时演示实验点播;
4.学生受到启发再次深入实验,得出最终无异议的结论;
5.点击“大考场”,对知识进行巩固;
3本课概述
本课的任务一方面要启发孩子们提出探究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们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此,本课设计了“寻找声音”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两个活动。
活动1重点是通过让孩子们倾听声音和模仿声音,激发孩子们探究声音的兴趣,从而促使孩子们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并从中选则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孩子们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再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抽象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结论,从而培养孩子们归纳推理的能力。
4学情分析
1.孩子们通过寻找声音的活动,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他们渴望了解声音的更多知识。
5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生时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SE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声音。
6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孩子们的探求兴趣的同时,通过实验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借助其他物体来感受物体的振动。
7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
孩子们,研究科学——快乐无限
收获无限!(教师故作神秘)这节课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获和快乐呢 听……(出示带有画面的声音的课件:雷声、鸟叫声、乐曲声)
[上课开始,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也鼓舞他们的势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显示出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师:这是些什么声音
师:(饱含深情地)是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雷声、欢歌、笑语、鸟叫、虫鸣……不绝于耳,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声音王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王国里,倾听声音、了解声音。(板书:倾听声音)
[激发孩子们了解声音的愿望。]
活动2【活动】二、交流欣赏
谈话:课下,我们开展了寻找声音的活动,谈谈你们的收获,好吗
教师提示:我们应该用更科学的方法,把我们的收获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不是更好吗 (出示课件:科学小提示——1.我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
[适时出示了提示性的课件,这里强调科学地表达,也体现了与语文课程的联系,这也是新课程的特点。]
再次回答,孩子们会非常有条理。
[与孩子简短的交流,使他们倍感亲切]
活动3【活动】三、启发提问
孩子们,先说到这里,通过寻找声音的活动,我们已与“声音”成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应更多地去了解他,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
[称声音为“朋友”,把抽象的科学变得鲜活了。]
活动4【活动】四、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提出推想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仔细听了一下,你们最关心的是“声音的产生”,那我们就把它作为我们本节课的焦点。(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明确了探究方向。]
(二)初步实验,验证推想
师:看,在你们的身边,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特殊的“玩具”,老师把这些“玩具”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我们必做的,包括尺子、纸、水;其他的可根据你的兴趣进行选择。你们的任务是:让他们发出声音,并认真观察各个“玩具”发声时的现象,及时做好记录。咱们不是比看谁的声音大,而是比看谁想的办法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求助老师。
[一改了原来的传统,根据课堂的需要,把实验器具称作“玩具”,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心理,孩子们更有兴趣活动了。充足的材料,为孩子们多向创造思维开放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是孩子们探究的必要保证。]
(三)交流质疑,教师点播
孩子们汇报交流:(和物体振动有关)
师:是吗,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板书改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有一些孩子会感到困惑。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实验:出示音叉
师:孩子们,这叫音叉,是科学课上研究声音的装置。今天老师拿来要做什么呢
1.先用橡胶槌敲击音叉,听到了“嗡嗡”声。教师边做边说:“你们听,音叉还会唱歌呢!听音叉唱歌的同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
孩子们都摇头说什么也没看见。
老师又重复了刚才的动作,可还是什么现象也没看到。
师:看来我们还得继续研究,才能解除我们心中这个大大的问号。(边说边把板书中的“ ”描红,用以提示孩子们)怎么办呢,看看从老师的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师:“别着急,下面可要上演精彩的一幕了!”(老师用橡胶槌轻而快地击了一下音叉,然后立刻接近事先悬挂好的乒乓球,小乒乓球居然听到“音乐”后快乐地跳起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一段富有童趣的解说,把枯燥的实验拟人化了,使孩子们在情感上更利于接受和理解实验]
师:物体发声时,如果变化不明显的,可以借助其它物体,使它的变化明显起来。
[适时演示实验,给孩子们启发。之后出示的课件“科学小提示”,给了孩子们一个更具体地文字性的指导。“教师是孩子们的引路者、指导者”,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深入实验,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你们思考,怎样让你身边那些发声时变化不明显的,让它显现出来呢 小组先讨论一下,做一个简单地计划。如果需要什么,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们。
[再次实验,给了孩子们一个明确的目标。]
小组活动---汇报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也是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活动中,老师成了孩子们探究的“伙伴”,真正拉近了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
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不再怀疑。
老师把板书上的“ ”去掉,说:这下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活动5【活动】五、拓展知识
师:你们真了不起,在活动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小科学家的风采,考考你们这些小科学家,好吗 请接题,老师想让这发声的镲立刻停止发声要怎样做呢 。
[称孩子们为“科学家”,他们肯定既高兴又自豪。加上教师略带幽默的语言,相信会给孩子们一个轻松的探究氛围。]
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各有出色的表现。做的不太好的,也不要气馁,因为科学研究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再次实验,给了孩子们一个明确的目标。]
活动6【活动】六、教学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在声音王国里畅游了一番,你一定会有许多的想法、感受,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就请你把这些写入我们的“记录表”。(同时放舒缓的乐曲)
[悠扬的乐曲声,送给孩子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给了孩子们美的享受。]
七、寄予期望
师:“孩子们,我们这堂课也将结束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可以组成这美妙的乐曲,也可以帮助我们传递信息,奇妙的声音王国里蕴含着科学。孩子们,请记住:只要你留心,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带着问题与期待离开课堂时,孩子们的眼光是开阔的,用开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实现学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