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著名典故“杯酒释兵权”,它发生在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皇权,所以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将领交出兵权。
你知道赵匡胤是如何称帝的吗?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他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呢? 1北宋统一辽朝建立宋朝的基本国策23一、辽朝建立
916年,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后,仿照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国,定都_______,历史上习称__________。
辽朝统治者明智地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上京耶律阿保机“辽朝”二、北宋统一
l.北宋建立
(1)建立:960年,____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以_________
为都城。
(2)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_________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开封中原和南方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⑴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_的弊端重视,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使__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专横跋扈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时间: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思考:辽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探究
一制度:“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1)接受汉族文化,任用汉人制定各项签章制度。
(2)重视农耕。契丹人同汉人接触,学会了种庄稼、冶铁、建房等,开始过上定居的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经逐渐强大起来。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思考: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都城、事件?探究
二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阅读教材P36页小字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探究
三1.措施:①解除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住军队
②控制对_____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①在中央:采取_________的方法,削弱_________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__________制度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 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禁军军队分化事权相权三年一换转运使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1.北宋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背景?(1)吸取唐末五代武将乱政的教训。唐朝末年以来武将势力强大,轮流上台执政,国家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王朝更替频繁,百姓苦不堪言。
(2)北宋统治者对文官的态度。北宋统治者普遍重视文官的作用,在一些武将的职位上也用文官来担任。武将的地位逐渐下降,文人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3)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统治者重视文官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稳定,国家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正是为了防止武将夺权的历史重演,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2.原因:3.表现:4.影响: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 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举和发展科举制。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拓展:北宋科举制的完善?(1)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2)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3)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4)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 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北宋统一时间、都城建立者、事件辽朝建立时间都城基本国策背景、原因表现、影响【1】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解析:题干主要说明了宋代的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这与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密切相关。A项是秦始皇的举措,B项是汉武帝的举措,C项是隋朝时隋场帝创立的。D【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相当于宰相的官职 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皇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丞相权力的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使皇权大大加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