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1.北方走向统一
2.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
4.课堂小结第17课 三国鼎立一、北方走向统一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思考:诗中划线的内容,描述了东汉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占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其中著名的有袁绍、曹操等。北方势力最大的军阀是谁?实力第二的是谁?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2)组织兵士屯田军事上: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有勇有谋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对垒。曹操抓住战机,亲率精兵偷袭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把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袁军人心动摇,全线崩溃,被迫撤退。曹军乘机追击,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和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胜利以少胜多 公元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身份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二、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企图一举占领南方。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在赤壁一
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大败曹军。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
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和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胜利曹操失败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这留给后人哪些经验教训?经验教训分组讨论、发表高见胜利原因失败原因袁绍曹操孙刘联军曹操招纳贤才、善于用人;英勇善战,战略战术得当;
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不善用人,战术失误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① 骄傲必然失败,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②重视合理利用
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精诚合作才能克敌制胜……三、三国鼎立建业
(南京)孙权229年吴成都刘备221年汉蜀汉、蜀洛阳曹丕220年魏都 城创建者建国年代政权名称国号三 国 鼎 立 简 表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 蜀国丞相诸葛亮,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重视水利,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丝织业尤其发达。诸葛亮还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诸葛亮
181.4.14~234.8.28
字孔明 号卧龙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谥曰忠武侯 图示小结军阀混战东汉末年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魏吴蜀结束放映,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