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九年级语文(含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安顺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九年级语文(含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7 14:33:40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能力考查(30分)
1.
B
2.A
3.
A
4.
B
5.①
干瘪的稻穗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西游记》)(不加书名号不给分)

孙悟空
斗战胜佛
8.答案示例:漫画中有七个树桩,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一棵小树,一人手拿绳子坐在中间的一个树桩上发呆,他望着眼前这棵高不盈尺的小树一筹莫展,原本用绳子栓到树上自尽的想法落空了。画下有一行字
“他有足够的理由活下去”。漫画构图清晰,构思自出机杼,从人要自尽而不得的角度,反映树木被野蛮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令人发指而又发人深思。
评分:答对构成内容、特点得1分,答对寓意得1分,成语使用恰当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9.轻灵跳跃的前奏
 引人入胜的序幕
 朝气蓬勃的春天
二、阅读能力考查(60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蒹葭》,按要求完成10-12
题。(7
分)
10.(3
分)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得1分)
作用: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人物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任答两点得2分)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
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二)阅读古文《三峡》,完成13-17题。(18分)
13.(1)
“阙”通“缺”中断
(2)日光,这里指太阳
(3)这里指飞奔的马
(4)
“消失”“停止”
14.(1)这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疾驰的风,也不如这样快。
(2)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6.总结全文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水悲凉萧瑟凄清的气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
17.示例:各位旅客,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5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语言2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三)阅读文章《感忆恩师》,
完成18-23题。(18分)
18.交代了“我”不愿意上学的原因,表现了“我”对上学的抵触,为后文写老师们教育“我”的艰难做铺垫。
19.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
20.因为老师总要求我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午最后一节课写当天的作业,写完给老师批阅过关了才能回家。而“我”很多时候因为写不出作业,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背着书包回家,很着急,很痛苦。
21.“我”不会做作业就大声哭泣的做法。
22.作用:结尾段写了之后的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都很喜欢“我”,“我”的成绩也提高了,承接前文老师对“我”教育的影响,强调是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上语文这门课,体现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照应标题,升华主题。
23.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中第一位语文老师的喜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阅读文章《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完成24-28题。(17分)
24.

热爱大自然,②用公共语言表达内心、与人交流,③了解历史,④有远大目标,⑤敬重敬畏敬仰人类优秀品质。
25.
我们必须通过后天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6.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一个有教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接着解释公共语言的内涵及用公共语言交流的意义,最后从反面论证不会用公共语言交流的人难以算是有教养的人。
27.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后天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比作酵母,论证了后天教育在培养人的教养上的重要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8.“多半”在这里是“大概”的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表推测,指的是一个懂得爱护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爱护植物的人,也可能会爱护动物、爱护动物,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
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
(10
分)
29.(4分)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等信息的
30.
(4分)
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1.(2分)材料一
、材料三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九年级
语文试题
特别提示:
1、本卷为语文试题单,共四大题,32小题,满分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进行填涂和书写。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能力考查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说(shuì)
游弋
(yè)
汩汩流淌(gǔ)
不知所错(cuò)
B.渲染(xuàn)
倔强(jué)
心无旁骛(wù)
含情脉脉(mò)
C.剽悍(biāo)
祈祷(qí)
眼花瞭乱(liáo)
叱咤风云(zhà)
D.慰藉(jiè)
襁褓(qáng)
金榜题名(tí)
匹极泰来(p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我们班的王芳和李红青梅竹马,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国际仲裁案,不是为了解决争端,而是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严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不再扩散。
4.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_____
_
___
①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②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③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4分)
(1)我是
,是失修的路基。(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根据提示默写。(每空1分,共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学习方法很重要,好的学习方法的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让我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学习中,我们应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做到《〈论语〉十二章》中所讲的那样


(2)想当年,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此举可谓是

。”(《出师表》语句),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与胆略。
7.
名著导读(4分)
“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文字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
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
,文中提到的石猴是
,后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被封为

8.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3分)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9.
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对称的句子。(3分)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童年就是浸满淡淡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香的扉页;如果人生是一首曲,童年就是__________;如果人生是一个故事,童年就是__________
_;如果人生是一年四季,童年就是_______
___。
二、阅读能力考查
(60
分)
(一)阅读古诗《蒹葭》,按要求完成10—12
题。(7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本诗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

11、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的?(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古文《三峡》,完成13-17题。(18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略无阙处(

(2)
不见曦月(

(3)
乘奔御风(
)(4)
哀转久绝(

1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5.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6.第四段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3分)

17.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5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三)阅读文章《感忆恩师》,
完成18-23题。(18分)
感忆恩师
蒋建平
七岁以前,我一直待在乡下的奶奶家。奶奶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我去割猪草。我背着小背篓,在高低错落的田埂上蹦蹦跳跳。那时候,我觉得割猪草是最快乐的事。这样的经历导致我在上学的第一天被妈妈拿着火钳在后面赶着去学校。我一路上都在哭着喊:“我要回家跟奶奶割猪草!”
她是我的学前班老师,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语文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那时候,学校安排班主任在学校门口接低年级的学生,我被她拉着走向教室。可能是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哭闹,我乖乖地跟着她走。我一边走,一边不时抬头去看她——①她总是笑着,剪个女士包头,黑发中夹杂着很多白发,阳光下白发显得很是耀眼,只是右边眼睛上长着一个瘤子,比较大了,多少遮住了眼睛,倒也不令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害怕。“快进教室吧,喜欢割猪草的小朋友。”她俯下身来看我,依旧笑着。
上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我最愁的是下午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前。老师总要求我们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写当天的作业,写完给老师批阅过关了才能回家。长时间的“神游”加上七岁前并不像其他大部分同学那样接受了父母的早期教育,我比其他同学“晚发育”很多,每次放学都是“雷打不动”地最后一个回家。很多时候因为写不出作业,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背着书包回家,我就会开始哭,越哭越大声。老师们大多在我一哭起来时就没了办法,只能催着我收拾书包回家,以免打扰其他同学写作业。②但这在她那里并不奏效。
那天,我照旧不会写作业,拼音字母歪歪扭
( http: / / www.21cnjy.com )扭地写得乱七八糟,擦了又擦,纸都被擦破了。教室里的同学渐渐少了起来,我望了望讲台上的她,像前几次写其他作业那样,“哇哇”哭了起来。我抬头看了看她,她还是翻着手中的作业本,我顿了顿,鼓足气,哭得更加起劲。泪眼中她向我走了过来,我心中开始窃喜。“不要哭了,你这招对我没有作用,你的事其他老师都跟我说了。我不会因为怕你哭就让你回家,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想早点回家,你可以叫我教你。”我用手背抹了抹眼泪,小声抽泣着说“好”,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她在旁边的座位坐了下来,拿过我的作业本,叫我仔细看着,一边写一边跟我说着该如何起笔如何转弯如何结束。就这样,她在每一行的开头端端正正地写下字母,写完后把作业本推过来:“照着老师写的字母写,你在老师写的字母后面跟着写满一行,写完咱们就一起回家。”我接过她手中的笔,看着她在前面写的字母,又回忆她写时跟我说的话,小心翼翼地写下了一个“ɑ”,刚写下,就听见她说“好,很好”。我抬头看她,她正笑着看我。她总在我写下一个字母后表扬我,我就写得越来越快,下笔时也不犹豫了。六行字母全部写完后,她轻轻地为我鼓掌,说:“你写得比老师还好。真棒!”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她,只是看着她笑。她捏了捏我的脸,用手背擦了擦我脸上未干的眼泪:“明天写作业不要哭啦,你看你明明会做的。现在咱们回家。”她用手背擦我的脸时,我觉得暖暖的却有点疼,好像能感觉到她手背上的细纹。长大后,才知道,那些细纹,因为总是接触粉笔,才会被刻画得那么深,那么糙。
后来,有大概半个学期的时间她都陪着我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学校给每个老师都配备一个火桶,早上起来在食堂借些火种燃起炭,晚上又用灰盖住保留火种。她总把自己带的火桶让给我坐,自己坐在冰冷的板凳上,看我写完。
大概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她离开了学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之后再也没见过她。可是我知道,是因为她,因为喜欢她,我才喜欢上了语文这门课,才开始编织起自己的文学梦来。
18.文章第一段写“我”喜欢和奶奶割猪草的事,有什么作用?(3分)

19.画线句子①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3分)

20.“最愁的是下午放学前”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画线句子②中“这”具体指代的是什么?(3分)

22.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3分)

23.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四)阅读文章《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完成24-28题。(17分)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1)什么叫教养呢 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2)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3)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4)教养和财富一样,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5)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6)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7)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一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8)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9)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援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10)一个有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11)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24.梳理短文内容,简要回答一个有教养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5分)

25.本文的中心沦点是什么 (3分)

26.请简析第(7)段的论证思路。(3分)

27.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28.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
(10
分)
最近两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9.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4分)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

黑白相间的图形。
3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4
分)
【材料一】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
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
优势二:


31.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备选材料可以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材料三】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四、写作能力考查
(50
分)
请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题目写一篇作文,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不得分。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3.不少于
600
字。
题目一:“
《怎一个“
”字了得》
”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攀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追求的过程;攀登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意味着意志的坚定;攀登是一种情感的挣扎;攀登意味着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境界的开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攀登是战胜内在的自我。环顾身边的社会,攀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个人,无不在攀登中表现“真我”,决出胜负。
请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九年级语文
第1页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
第2页
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