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拉丁美洲音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热情洋溢、激荡人心的气氛及充满动感的节奏特点。
2、欣赏《飞逝的雄鹰》,在了解印第安民族历史上,感受该曲的悲壮。
3、认识印第安的民族乐器芦笛。
4、识读乐谱:玻利维亚民歌《蝴蝶》
2重点难点
感受和了解印第安音乐风格。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走进拉丁美洲音乐
欣赏视频,感受拉美音乐。
自主阅读,了解拉美音乐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材料一: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特点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多元混合型的音乐文化,在这些混合因素中,最主要的包含三种音乐文化因素:一是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在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拉丁美洲生活着印第安原著居民,古代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印
第安人音乐文化是当时美洲的主要音乐文化,并得到了较高发展。)二是欧洲音乐文化(后随着欧洲移民统治者的野蛮入侵,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们带来了欧洲的音乐文化),三是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16世纪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来的黑人,他们带来了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那么,这三种音乐文化的融合,形成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拉丁美洲音乐文化。
(2)、思考:现在的拉美音乐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2【讲授】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
(一)、了解土著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历史
1、阅读课本34页《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简介
(1)、读:独立阅读简介
(2)、思:从简介中你了解到什么 请与你同学分享。
2、了解印第安人所使用的乐器“芦笛”
(1)、听:欣赏芦笛曲。
(2)、思:看平台投影图,比较思考:你发现什么
(3)、议:讨论芦笛与排箫相似说明什么
(二)、欣赏《飞逝的雄鹰》
1、欣赏乐曲,体会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闭上你的眼睛,用心去欣赏乐曲,用心去体会。
2、分享你所感受到的乐曲的情感。
3、了解乐曲故事背景。
材料二:
《飞逝的雄鹰》
――印第安(秘鲁)民歌
1780年,印加王在领导一场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中被害,当地人认为他死后变成一只雄鹰,永远翱翔于安第斯山上。体现了秘鲁人民对自由的追求不息。
当时,西方人虏走了印加王,逼迫印第安人将黄金装满一间小屋子、将白银装满一间大屋子来赎回他们的首领,而西方人背信弃义,拿走了黄金和白银后,又杀死了印加王。
悲愤的印第安人,用鹰的腿骨做成的骨笛,吹出了这首感人的曲子,怀念他们的永远不能再回来的首领,怀念他们的永远不能再回来的尊严。
4、再听,感受歌曲中悲壮的赞美之情。
5、分析曲式结构、拍子与速度。
活动3【活动】学唱《蝴蝶
1、欣赏乐曲、初步感受《蝴蝶》的节奏。
2、分组学习解决前八后十六的附点节奏(边唱谱边挥拍):
6712
3.1
2.7
1.6
|
3、讨论一音对多字唱法:
6
6
6
|
莫伦拉
达
4、组内学唱。推荐试唱。
5、风格模仿:边随伴奏有感情歌唱,并在歌曲中拍拍双手与踢踢双脚后的间奏音乐加击掌节奏。
6、边唱边动起来:
7、再次欣赏原文演唱的《蝴蝶》,再次感受印第安音乐风格。
活动4【活动】谈感想
总结,谈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