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压强(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节 压强(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4-28 09: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强
第一课时
压强的作用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并知道是怎样的关系。
2.写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3.能够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概念的建立,压强公式的的运用。
难点:压力和受力面积对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准备
气球、铅笔、小凳子、海绵、砝码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有没有同学了解一项运动-------骑泥马比赛。
(观察这幅图片,海涂上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骑泥马比赛,海涂是啥?)
用食指和大拇指轻压着笔两头,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为什么一端比另一端痛一些?)
两个手指的力是不是相同,这个力是什么力?
(听到同学说压力,什么是压力,看看同学们忘记了没有)
黑板上给出三个图,让同学画出压力示意图。(1、桌上的物体。2、墙上压图钉。3、斜面上的物体)
定义:压力是垂直物体表面上的力。(强调和重力的区别)
讲授新课
人在雪地上行走,脚对地面的压力会在雪面上形成脚印。
是不是每个人的脚印凹痕深度都是一样的呢?(举两个同学,一个胖的一个瘦的说明;再找两个体重一样脚的大小不同的人比较猜想)
放映图片引导同学猜想(大家知道啄木鸟跟鸭子的嘴巴有什么不一样?(生:啄木鸟的嘴巴是尖的,鸭子的嘴巴是扁的。)如果把啄木鸟的嘴巴换成鸭子的嘴巴,那会怎么样呢?(生:鸭子的嘴巴去啄木头嘴巴会坏掉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鸭子的嘴巴扁不够尖);汽车不能过烂泥地,坦克能过沼泽地;在分析一下书上的“骑泥马”。
提出问题引出实验
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生:压力,面积)
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下猜想:
为了检验这两个猜想,实验安排三个步骤两次比较:一是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看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关系;二是控制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看压力作用效果跟面积的关系。(过程中强调控制变量)
在课本P118实验探究中,图(a)(b)受力面积相同,但压力不同,图(a)(c)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不同。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通过三个实验观察小桌子陷入海绵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课本上实验探究里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2)照图(a)(b)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两个砝码,想一想海绵受到的压力相等吗?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吗?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照图(a)(c)那样放上一个砝码,把小桌子放置不同,想一想海绵受到的压力相等吗?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吗?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3)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分析: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老师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也就是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物理学上用p来表示压强,用F来表示压力,用S来表示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该单位读作“牛每平方米”,它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强调1、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当物体放水平面,F=G;2、公式中的面积,是受力面积不是物体表面积。3、运用公式必须单位统一)
课后练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