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第三节 踏上信息高速
公路光纤 现代电信网络 因特网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那么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1知识点光纤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
速度的通信网络。
电话、电视、广播等的信号以及数据文件都可以在
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互不干扰。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是传输光信号的介质。
光纤通信中用的是激光。不是普通的光。因为普通
光源发出的光中夹杂了许多频率的光,不但难以加
载信息,而且通信质量差。激光亮度高,单色性好,
方向性好,能量始终集中在传播方向上,容易调制
信号。
光导纤维中激光是以不断反射的形式向前传播的,
因而光缆也可以不沿直线铺设。光纤通信安普XG光纤光纤实物光纤转换器【例1】下列对激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情况描述不正确的
是( )
A.激光在光纤的内芯和包层间来回传播
B.激光只在内芯中传播
C.激光在内芯和包层的界面处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D.在光纤的拐弯处,激光不会泄漏出去A由于内芯和包层的折射本领不一样,因此激光由内芯
射到内芯和包层的界面上就会被完全反射回来,不会
折射进入包层,所以激光只在内芯中传播,不会泄漏
出去,故光纤通信保密性好,能传播得很远,且通信
质量高。【解析】光纤通信用的光是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激光具有亮度
高、方向性好和单色性好的特点。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________的介质。
(1)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由于内外层的折射本领不一样,光在光纤中通过时,发生多次________,而不会跑到外层(如图所示)。
(2)光纤通信的优点:
光纤的________
能力强,信号衰减小,
传递的信息量大,保密性好,适用于________传输大量信息。2知识点现代电信网络现代通信网络由光纤通信(激光通信)、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和因特网(网络通信)组成,
实现了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传输,形成了“信息
高速公路”。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卫星把地
面站送来的信号接收下来,进行放大,然后转发给另
外的地面站。
目前用来转发信号的通信卫星几乎都是静止卫星或同
步卫星,即卫星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恰好等于地球自
转一周的时间,卫星相对于地球站来说是呈静止状态
的。
卫星通信可用于国内或国际通信,能传输电报、电话、
传真、电视和高速数据等,卫星通信有通信频带宽、
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等特点。同步卫星利用微波传播进行的通信称为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远距离通信
的重要手段之一。
微波通信包括点对点特高频通信、一点对多点用户无线通信、地
面微波接力通信、无线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等。通常
讲的微波通信是指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由于微波是直线传播,而
地球表面有一定的弧度,在实现远距离微波通信时,要每隔50公
里左右设一微波站。发射台发出信号后,经中间的微波站接收并
放大信号后,再转发到下一微波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所以微
波通信又称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的通信容量大,建设费用低,抗灾害性强,能满足
各种电信业务的传输质量要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具有强大生
命力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行进中的人和车辆(或船舶)
和市内电话网间的用户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话交换机设备
可相互拨号呼叫接通电话的通信方式。
移动电话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
我国的移动通信采用“小区制”,即将整个覆盖区域划分成许多
个六边形的小区,一个个鳞次栉比,形成蜂窝状结构,“蜂窝移
动电话”也因此而得名。手持移动电话(手机)就是移动通信的
成员之一。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
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其主要
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
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业务、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第三
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知识拓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个能够快速提供精确的位置和时间等信息的系统。全球通用,全天候服务。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GPS卫星。在太空中有24颗带有原子钟的卫星组成一个分布网络,分别分布在6条离地面2万公里以上、倾斜角为55°的地球准同步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4颗卫星。
GPS卫星每隔12小时绕地球一周,使地球上任一地点能够同时接收7~9颗卫星的信号。地面段:—地面监控系统。保证空间原子钟的计时准确,并完成导航数据的计算。
用户段:—GPS信号接收机。
GPS系统最初是由美国陆海空三军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研制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部署。现在GPS系统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内了,而是发展到汽车导航、大气观测、地理勘测、海洋救援、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各个领域。【例2】以下关于微波及微波通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波属于电磁波
B.微波的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C.进行长距离微波通信时,应通过中继站传播
D.微波可以绕地球表面向远处传播D根据电磁波谱,微波属于电磁波,A说法正确;微波
的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进行长距离微
波通信时,应通过中继站传播,B、C说法正确,D说
法错误。故应选D。【解析】本题考查了微波通信的特点。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
质量好并且可远距离传输的特点,是目前国家通信网
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中,也
都是使用微波传递信息的。(东营)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4G手机以其上网速度快、传递信息量大备受人们喜爱,4G手机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电磁波1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23知识点因特网点击画面播放视频因特网(Intemet),又称为互联网。
因特网是利用通信线路和电磁波,将分布在世界各地
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很多基于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协
议)的网络组成的网络;
第二,使用这些网络的用户和开发者们;
第三,通过这些网络可获得的信息资源。
从网络通信技术的观点来看,Internet是一个TCP/IP
通讯协议联络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
信息资源为一体的网上用户共享的数据资源网。因特网是从美国本土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网络。因特网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普遍接受和应用,是因为:
第一,因特网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信息应有尽有,
如网上图书馆、网络学校、网络请名医治病、网上看电影
等。还有功能强大的检索和获取信息的工具,如浏览器、
搜索引擎等等。
第二,因特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
如电子邮件,交流论坛等,且使用操作十分方便。
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了解市场需要,及时开发适销
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可以在网上做广告,
开展网上营销,发展电子商务。
第四,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技术建造自己的网络。【例3】下面关于网络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最频繁的形式是电子邮件
B.网络通信是数字通信
C.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需要金属导线,不可以用光缆、通信卫星等手段
D.宽带网是指能传输宽带信号或超过一定速率的数字信号的网络C数字通信可以使传输的信号更准确、逼真,传输的信
息量也更大,所以网络通信采用数字通信;计算机间
的连接需要金属导线、光缆、通信卫星等多种手段,
以便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输更大的信息量;宽带网指的
是能传输宽带信号或超过一定速率的数字信号的网络。【解析】(怀化)下列功能互联网不能实现的是( )
A.查阅资料,看新闻
B.购物,视频,聊天
C.现金交易
D.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知识拓展信息时代的利与弊
(1)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罪犯有许多可乘之机。
如网络骗子、手机短信骗子等。
(2)电磁辐射。如手机、电脑对人体的辐射危害等。
(3)在传播有用信息的同时,假信息、不良信息、有害
信息等也得以泛滥。如黄色、暴力影片、图片、文
字等毒害青少年。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一)光纤
光纤是传播光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
小,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大量信息,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二)现代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由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组成。
(三)因特网
因特网是利用通讯线路和电磁波,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
算机网络连结起来,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的网络化高
速共享。光纤是传播光的器件,其优点是_________强,能减少信号_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传输信息。
手机是现在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
A.微波传送 B.超声波传送
C.光纤传送 D.空气传送12利用互联网可以方便地进行一些信息的传递,下列各种方式中,目前还不能通过互联网做到的是( )
A.远程教育 B.做饭
C.远程医疗会诊 D.打网络电话
查询资料,说说你对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看法。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