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1.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⑥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2.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①逐滴加入6
mol·L-1的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凝结。
③逐滴加入6
mol·L-1的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是( )。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
C.NH4HCO3、MgCl2
D.CaCl2·6H2O、Na2CO3
3.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K+、Al3+、Mg2+、、Cl-、、、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许溶液,逐渐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又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Na+、Al3+、Mg2+、
B.肯定有Na+、Mg2+、Al3+、Cl-
C.肯定没有K+、、
D.肯定没有K+、、Cl-
4.下面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碘分子,含量1.5
mg/片。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薄荷脑等。
(1)根据上述说明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①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________(写分子式);
②请推断华素片________(“是”或“不是”)白色。
(2)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是否含有上述活性成分,完成实验如下,请填写:
①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将药粉装入试管中,并加入约2
mL蒸馏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约2
mL________(填序号),并用力振荡。
A.酒精
B.NaOH溶液
C.四氯化碳
D.盐酸
②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用该液体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活性成分(注意叙述操作方法和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未知溶液X中可能含有K+、Fe2+、、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K+,通常有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焰色反应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溶液X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其中不含有K+。对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加以纠正、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亚硝酸钴钠法在CH3COOH酸化的溶液中,K+与亚硝酸钴钠Na3Co(NO2)6反应生成黄色沉淀K2NaCo(NO2)6,该原理可用于K+的检验。注意:也能与Na3Co(NO2)6反应生成黄色沉淀,会干扰K+的检验。
请你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未知溶液X中是否含有K+。6.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明矾的组成中含有钾元素、铝元素、硫酸根离子及水。
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由(1)说明溶液呈碱性,原溶液含,不含Ba2+,一定含Na+;由(2)说明原溶液含Br-;(3)
被氧化为,无法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含;由于在(2)中加入了氯水,(4)检验出Cl-已无意义。
2.答案:D 解析:由①得混合物中含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由②得混合物中含结晶水或弱酸的酸式盐,排除B;由③得混合物中含钡盐或钙盐,应该是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由无色溶液可知,不存在;由①可知,溶液中不存在,白色沉淀逐渐增多后又部分溶解,说明既有Mg2+存在,又有Al3+存在;由②可知肯定存在;由③可知肯定存在Na+,故A项正确;C项和D项,无法确定有无K+,需要进一步验证,由于与Al3+不可以大量共存,故不存在。
4.答案:(1)①I2 ②不是
(2)①C ②溶液分上下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3)取一粒华素片研细,先溶于水配成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如溶液变蓝,说明华素片中含碘
解析:检验碘单质的常用方法有①待检溶液注入试管中,然后加入1~2
mL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观察水层和四氯化碳层的颜色。若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则证明含I2。②待检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若变蓝色,则证明含I2。
5.答案:见解析。
解析:方案一:用铂丝或无锈铁丝蘸取溶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方案二:向未知溶液X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静置、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少许;用醋酸酸化后再加入亚硝酸钴钠,观察现象。若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含K+,反之则无。(或者取未知液X蒸干并灼烧,将所得固体溶于水,过滤;取少量滤液,用醋酸酸化后再加入亚硝酸钴钠,观察现象。若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含K+,反之则无。)
6.
答案:(1)取少量明矾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配制成稀溶液。
(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0.5
mL稀明矾溶液。
(3)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可看到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慢慢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铝元素。
(4)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于稀盐酸,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5)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第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观察到有紫色火焰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
(6)另取少量明矾固体,放入一支干燥的试管中。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观察到试管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明矾的组成中含有结晶水。
解析: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元素的鉴定问题,证明物质中含有某种元素,通常是将相应元素转化为能发生某种特征反应的离子或单质,通过对相应的离子或单质的检验来确定是否含有相应的元素。钾元素可利用焰色反应来直接确定,而铝元素、硫酸根离子及水可通过固体或制成溶液来直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