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课时100以内的数的比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课时100以内的数的比较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4-28 14: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时
100以内的数的比较(第2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事情,经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描述数据的过程。
2.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的含义,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3.在用语言描述数据、选择数据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发展数学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提出在海边见过哪些平时见不到的东西的问题,在学生对海边事物的描述中,引出“丫丫”家在海边的情景图。
师:同学们,谁去过海边或在电影、电视上见过?在海边有哪些我们平时见不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东西。
●沙滩,一大片沙滩……
●海水,好多好多的海水,一眼望不到边。
●贝壳,海水冲上来的贝壳。
●小螃蟹,在海边经常可以见到小螃蟹。
……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图中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和三个人捡贝壳的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海边有趣的事物。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材上有一幅“丫丫”一家三口人早上在海边玩的图片,大家一起看一看“丫丫”一家在海边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事物。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简单板书:
爸爸:50个
妈妈:22个
红红:18个
2.教师重复情境图中的故事和数学信息,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他们捡贝壳的多少情况。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观察得很认真。在一个海滨的早晨,“丫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家三人口到海边玩,他们都捡了一些贝壳。爸爸捡了50个,妈妈捡了22个,红红捡了18个。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他们捡贝壳多少的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做简单板书。
板书:妈妈比“丫丫”多。
3.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1)教师以爸爸的身份提出都用一个“多”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合适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说才能区分爸爸、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呢?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为了区别爸爸和妈妈捡的贝壳比“丫丫”多的程度,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对。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丫丫”的爸爸有点意见:我捡了50个,比“丫丫”捡的多多了,说比“丫丫”捡的多。她妈妈捡了22个,才比“丫丫”多几个,也说比“丫丫”捡的多。这不太合适吧?我觉得“丫丫”爸爸的意见有道理,你们认为呢?
学生可讨论一下,形成共识。
师:那怎样说才能区分爸爸、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呢?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出:
爸爸比“丫丫”多得多。
妈妈比“丫丫”多一些。
师: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用语言说明两个数的大小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相差比较多,我们就用多得多,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少,我们就用多一些。
(2)教师写出下面两组数:
48和45
30和16
让学生用“多得多”、“多一些”来说明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师:看下面两组数,你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分别说明两个数的大小吗?
4.认识少得多、少一些。
(1)在学生会用“多得多”、“多一些”
描述多少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用“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
学生说,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
(2)出示下面两组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
52和32
21和27
师:看这两组数,请你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它们的大小关系。
三、实践与应用。
1.“练一练”第1题,比多少。
2.“练一练”第2题,动物园的羚羊可能有多少只?
板书设计:
50

18
22

50
18

22
22

18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