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熊和小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小熊和小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9 07: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小熊和小鹿
教学设计
课题
17小熊和小鹿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熊、鹿”等12个生字;会写“乐、再”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故事中收获“讲诚信”的道理,并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材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了小熊和小鹿之间的一件小事——小熊遵守约定,在家等小鹿,小鹿失约向小熊道歉。故事清洁简单,语言明白畅晓,符合孩子特点。教学中通过对比读、师生双读、齐读、个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从而明白:做人要守信用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一、直接引入课题(一)课件出示“小熊和小鹿”图问: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熊和小鹿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三)重点认读“熊”和“鹿”字:“熊”是后鼻音,“鹿”与“走路”的“路”的发音是相同的。二、听故事,感知课文(一)听课文录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熊和小鹿约好一起去种树,因此没有跟妈妈去奶奶家。小鹿因为发高烧不能和小熊一起种树了,托爸爸去和小熊说“对不起”。指名说,教师指导学生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1.指名读生字,教师正音。量:是后鼻音,“商量”一词中“量”要读轻声。种、商:翘舌音。(教师范读“种”和“商”,学生跟读区分两字发音。)答:多音字,2.开火车读字,巩固生字读音。3.课件出示小游戏:一字开花例:奶(奶奶)(牛奶)(奶牛)赶(
)(
)(
)
孩(
)(
)(
)紧(
)(
)(
)
烧(
)(
)(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帮助来完成“开花”游戏。三、识记生字(一)课件出示生字:(展示课件第五屏)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2.问:你能记住这些字吗?学生小组内交流识记方法。(二)集体反馈,教师适时肯定合理的记字方法。(三)教师范写,学生模仿练写。(四)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二课时一、直接引入课题(一)教师: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熊和小鹿》(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展示课件第七屏)课件出示:1.小熊为什么不去奶奶家?2.小鹿为什么没有来?集体反馈(一)1.小熊为什么不去奶奶家?(因为小熊答应了小鹿一起去种树。)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小熊不能去奶奶家的惋惜心情。2.小熊不想去奶奶家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段,感受小熊要去奶奶家的高兴心情。(用重音强调: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齐读:我们一起来美滋滋地读读课文吧!3.妈妈建议小熊明天再去种树,小熊为什么不答应呢?学生读小熊的话:不行,我答应过在家等他。小熊拒绝了妈妈的提议,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不在家,小鹿来了见不着我,会失望会着急的。)4.于是小熊在家等小鹿,等了多久呢?(用长音读:“等啊等”“很久”“妈妈都回来了”,体会小熊等的时间长。)结果小鹿没来,小熊很失望。5.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小熊失望了。(2)小熊失望极了。问:这两句话哪句更符合小熊此时的心情?为什么?(小熊很想看奶奶,可是担心小鹿来了找不着他,便放弃了。没想到等了很久,小鹿都没有来,小熊既没有等到小鹿,又失去了看望奶奶的机会。)6.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出小熊的心情。集体反馈(二)1.小鹿为什么没有来?(因为小鹿发高烧了,住院了。)学生读课文第7自然段,了解小鹿没来的原因。2.小鹿来不了了,为什么要爸爸来?(因为他担心小熊一直在等他,自己来不了了,觉得很对不起朋友,让爸爸代替他向小熊表示歉意。)教师:多么诚恳啊,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的话。3.师生双读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师引:小熊听了鹿爸爸的解释,赶紧说——生读:没关系。明天我还要去医院看望小鹿呢。问:从小熊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熊和小鹿是很好的朋友。)师引:看到两个孩子这么懂事,熊妈妈真高兴啊,他说?生读:你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三、思考明理,总结课文(一)思考:为什么说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二)问: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评价。)(三)总结:为了朋友之间的一个约定,小熊放弃了去奶奶家玩,小鹿虽然因为发高烧没有应约,但特意请爸爸来向朋友解释。我们要像小熊和小鹿一样,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