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0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29 08: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设计
课题
10小英雄王二小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军、敌、扫、团、员、带、埋、枪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急、杀、冲、全、灭”14个生字;会写“气、扫、到、全、军、员、边、团”8个生字;学习立刀旁、走之儿。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英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学生热爱并学习小英雄的精神。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课文的第2-5自然段,感受王小二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2.“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材及学情分析
1.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喜闻乐见的彩图创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境,让“王二小”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起来,学生近距离学习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感受小英雄机智勇敢的献身精神。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王二小的英雄形象,激发学生对少年英雄、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一、音乐激趣,引入课题教师: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请同学们认真听,从歌中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展示课件第二屏)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谁吗?歌曲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英雄王二小。学生齐读课题。二、学习生字,疏通课文1.教师带读课文,学生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宝宝。2.(展示课件第三屏)出示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问:哪些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字宝宝?3.指名读字音,对没有读准字音的学生,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字宝宝交了新朋友,我们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词语:根据地、扫荡、听话、山坡、带路、四面八方、一边学习小组开火车读词语。4.指导学习会写的生字(展示课件第四屏)出示:气、扫、到、全、军、员、边、团问: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吗?学生汇报记字方法,教师指导。(1)拆一拆全:“人”与“王”员:“口”与“贝”(2)写一写学生自由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交流感受(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范读: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遭到敌人的“扫荡”)教师解释“扫荡”的意思:指敌人用武力来弄光老百姓的生活物资,并企图消灭革命力量。学生汇报听的感受,教师及时肯定。2.问: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王二小的家乡被敌人扫荡的次数多?(经常)可以把这个词语换成其他的词语吗?(常常)3.小练习:从“常常”“经常”中任选一词进行说话。(小强常常去公园锻炼身体。)(小强经常帮助同学们。)(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课文第一幅彩图,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2.指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3.问:王二小是个儿童团员,他的任务是什么?(他的任务是帮助八路军放哨。)学生读句,找出“一边 一边 ”王二小为什么要同时放牛、放哨?(放牛可以掩护放哨,放哨可以顺便放牛。)(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展示课件第七屏)出示课文第二幅彩图和第三幅彩图要求学生看图说话。2.读文思考:(1)敌人为什么要王二小带路?
(2)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3.交流学习(1)敌人为什么要王二小带路?(敌人迷路时,看见了王二小,敌人认为放牛的孩子很熟悉自己家乡的地形,所以叫王二小为带路。)观察:图中的敌人是一副什么样子?(凶狠)想象:你觉得此时的敌人会对王二小说些什么?(2)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假装听话、走前面、带进埋伏圈)王二小为什么要这样做?(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消灭掉。)他有没有想到当敌人发现上当后会怎样对待他?此时,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指导读文: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在凶狠的敌人面前却这么机智勇敢,真叫人佩服啊!(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第四幅彩图,学生说图意。2.问: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敌人被带进了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此时的敌人怎么样?可以用课文中哪个词语来形容?(敌人十分慌张、恼怒,杀害了王二小;气急败坏)3.指导读:我们的小英雄是多么伟大可敬啊!(五)学习第六自然段1.(展示课件第九屏)出示第五幅彩图,学生说图意。2.指导读:敌人被全部消灭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读出扬眉吐气的语气)二、朗读全文,总结讨论1.朗读全文。2.讨论: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3.教师:年仅13岁的王二小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年少的生命,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机智的少年,这位勇敢的少年,这位不怕牺牲的英雄少年。三、拓展: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