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下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下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9 22:36: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4张PPT。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7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陈桥兵变和
杯酒释兵权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1.宋朝的建立
2.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3.重文轻武的国策一、宋朝的建立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可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营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局面又能维持多久……以图述史 叙述或编演图中的历史故事,了解重要历史事件。陈桥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
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想一想北宋的建立与两汉和唐朝的建立有什么不同?
两汉和唐朝的建立都是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
北宋的建立是大将篡权。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赵普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说一说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控制军权。“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强化君权。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
集中财权。地方设置转运使。(1)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消极: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有何影响?三、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人科举考试图(古代绘画)发展文教事业
人才是文化繁荣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北宋“修文”大工程主要立足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完善于宋。北宋科举制度在因循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取士途径和取士规模,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北宋时期每届录取进士人数都在三四百名左右,使北宋文化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由于北宋健全科举管理和考试制度,有效防止了徇私舞弊和权臣把持科场的行为,使寒门子弟也有机会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进入仕途,同时也保证了取士的质量,把不学无术之辈拒诸门外,使绝大多数文化精英集中在政府机构。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巩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宋朝的建立
加强中央集权
的举措
重文轻武的
国策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建立:960年,陈桥兵变
统一: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中原和
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措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
影响:皇权大大加强原因:防止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表现: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发展文教事业等
影响: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D2. 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是 ( )
文臣 B. 武将
C. 手工业者 D. 商人A3.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B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