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下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下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29 22:37: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8张PPT。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评书欣赏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1.辽宋“澶渊之盟”
2.宋夏和战
3.碰撞中的交融一、辽宋“澶渊之盟”
契丹习俗(视频资料)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创制契丹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文字耶律阿保机辽
(契
丹)
北宋1111年东 京澶 州寇准宋真宗澶渊之盟(视频资料)正方: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可取。
反方: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不可取。【辩一辩】二、宋 夏 和 战西夏疆域模型 11世纪初,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羌族分支——党项族
逐渐发展起来。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古一部分。 元 昊西夏建立 设计辽、西夏、北宋的建立简表或图示(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比 赛 设 计:西夏武士想象图西夏文“火急驰用”敕[chì]牌  敕牌上刻西夏文“敕燃马焚”,意为“敕令驿马昼夜急驰”。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赐”。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北宋与辽、西夏和议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生产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进行交易。1111年北
宋西
夏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三、碰撞中的融合1111年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此处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此文中国皆指中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读一读,想一想:契丹大字契丹文字契丹小字西夏文铜印银川承天寺塔契丹族汉族党项族916年960年1038年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上京汴京兴庆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C2.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
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 )C3.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
是(  )C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D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
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
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
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使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答案:(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
(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