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1张PPT。醉翁亭记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资料链接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
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 庆历五年, 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局部)》徐圭逊 楷书《醉翁亭记》刘小晴楷书《醉翁亭记》于长海 行书《醉翁亭记》萧世琼 草书《醉翁亭记》杨延文《醉翁亭记》张志民 《醉翁亭记》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濂的《王冕读书》、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 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观战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湿透。老樵夫快言快语,建议在此建个亭阁。于是智仙筹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名称没有。 这天欧公在此应酬,自称“醉翁”颤颤悠悠。吩咐随从拿来“四宝”,“醉翁亭”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醉翁亭记》,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
老樵夫赶来建言:“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欧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大字,言简意赅山山都有。环滁( ) 琅琊( )
山之僧( ) 暝( )
晦明( ) 伛偻( )
山肴( ) 野蔌( )
觥筹( )弈( )chúláng yásēngmínghuìyǔ lǚyáosùgōng chóuyì1.翼然临 于泉上
2.饮少辄 醉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4.树林阴翳
5.名之者谁
6.负者歌于 途
7.觥筹交错
8.太守谓 谁(靠近)(就)(情趣)(遮盖)(取名)(在)(酒杯)(是)1、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学 习 目 标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反复朗读课文,根据课内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重读。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文言文 朗读技巧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环:环绕、围绕语气词表判断,是山谷表并列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山之僧智仙也山上(名词)
沿山路(名词作状语)
从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状语)说出
命名不能名其一端也从
到
在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称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取别号叫做年纪最大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情趣语气词,于领会就(造饮~尽,
未百步~返)寄托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顺承回去
聚拢目似瞑闭眼
昏暗暮而归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开放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草木茂盛高爽可译为“那雾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表过渡腰背弯曲带,领(扶老~幼)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停止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背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的,这是太守举行酒宴。表顺承表并列酿造前者呼前面
在前面(名作状)摆放宴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宴席(名)借代苍然暮色脸色苍老醉醺醺的样子滁 人 游太 守 宴众 宾 欢太 守 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离开表转折以……为乐太守自谓也称
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介词)
挂在(动)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但是鸟雀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第一段由面(全景)到点(局部),自远而近,先俯后仰,有听觉,也有视觉,山、泉、亭尽收眼底,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的得名,引出太守,伏下一笔,把“庐陵欧阳修也”留作全篇的结句,同时一个“乐”字,也为下文的发挥作好了铺垫。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滁州城的西南方有琅琊山;沿着山走六七里酿泉之上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描写)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抒情) 作者首先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最后小结,直抒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第二段分承总起以乐作为抒情主线,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太守宴:太守就地取材,以肥鱼、冽酒、山肴野蔌宴客。从上文写滁人游的大环境,一下子收缩到亭子里边筵席陈设的近景镜头,虽是记叙事物,但充满了超脱于尘俗的欢乐之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欢:围着筵席的众宾是在闹中取乐,虽然没有丝弦竹管的音乐,但是有投壶、下棋的游戏,“觥筹交错”,可见酒喝得欢畅,坐着的或站起来的都在高声玩笑,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写出了太守与僚属之间的良好关系。写的虽是众宾的欢乐,但透出了太守内心的欣慰。
太守醉:特写镜头:“苍颜白发”,写出太守形象,“颓然”,写太守醉醺醺的样子,与前面“饮少辄醉”相呼应。这两笔形神俱备的速写,把太守突出在大小环境及众多人物的中心,非常醒目。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既为滁州的山水美景而乐,又为滁州百姓的丰衣足食而乐。作者运用层层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志趣追求。 作者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之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排遣一时心中的郁闷,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所以才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叹。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乐贯穿全文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宴酣之乐 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本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一句也照应了上文的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文章的“中心”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因此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能够揭示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醉翁亭记》的中心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醉翁亭秀丽风光和畅游之乐;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中心句与主旨句的区别:如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
如何理解太守的“醉”与“乐”。1、如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纵情美景,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醉翁之乐更在于乐看游人。滁——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州百姓兴高采烈出游,生活安定富足,太守为此而乐。醉翁之意,本质在于与民同乐,这也正是他的政治理想。语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指作者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段亭—名第四段游—宴—欢—醉 归—旨 第二段第三段朝暮—四时—乐2、如何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作者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3、如何理解太守的“醉”与“乐”。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章在表露出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的同时,也隐含着他的一丝失落、一丝无奈,寄情山水既是作者真意也是为了排遣人生的失意,但欧阳修却没有沉沦,依然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古往今来文人喜欢饮酒。文人的酒是一种寄托,而饮酒更是他们对人生的一种品味。饮酒饮它的醇、烈、绵,更重要的是饮出豪气,不为怀才不遇叹息,不为功名利禄惆怅。一杯酒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三杯后,一其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听风。也许这儿才是文人与酒的悲喜爱恨的写照吧。
酒给了文人们快乐,给了文人灵感。而文人付酒以生命,付酒以文化,付酒以情思,他们饮的酒早已随体内升腾的血液,溶化成他们生命中瑰丽的诗篇。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文化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中国古代文人很多在经历了贬谪之后都留下了很多诗文,除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你还知道其他的例子吗?透过这些诗文,你能感受到他们在贬谪之后怎样的心路历程?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楚怀王时曾任左徒,后来受到诬陷,被迫流亡汉北,楚襄王即位后,受到进一步排挤打击,被放逐江南,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离骚》。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后又贬连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韩愈:因京畿大旱,上奏要求停征赋税被贬连州,后调回京。又因谏皇帝迎佛骨进京被贬潮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白居易:因旧官僚集团攻击他僭越言事,并借其他理由诬陷,被贬江州。《琵琶行》。杜甫: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三吏”、“三别”。 古之中国,仁人志士带着兼济天下的梦想走上仕途,然而宦海沉浮,他们中的很多都经历了贬谪之痛。生命的政治价值已荡然无存,他们沦落为浪迹江湖的迁客,但是他们不甘心于无声无息地老死于野落荒村,不愿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触摸到他们的苦痛、郁闷与失落,但也能感受到他们摈弃尘累,寄情山水,在自然中恢复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但更多时候,他们依旧怀着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关爱国家与人民,勇敢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他们的人生,因被贬而价值无限。 研读这些作品,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光芒,照亮自己的精神家园。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酒醉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本文写景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靠近) (到)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聚拢)(回去)1、一词多义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秀丽) (茂盛,繁茂)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散了)(放晴)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称谓) (是,为)乐山水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名词)(欢乐,形容词)(以……为乐,意动)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故自号曰醉翁也
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名作状语,在山上)(名作动,命名)(名作动,取号)(形作名,乐趣)(形作意动,以……为乐)(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词类活用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表判断
表解释
表陈述
表肯定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酿泉也 醉翁亭也 太守也 庐陵欧阳修也 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文言虚词“也”字的不同语气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文言特殊句式觥筹交错峰回路转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亦作“山回路转”。①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本指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3、出自本文的成语贵州茅台
“国酒茅台 酿造高品位生活”五粮液
“我们的五粮液 世界的五粮液”洋河大曲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泸州老窖
“一生情 一杯酒 泸州老窖特曲”汾酒
“水禾酿精华 国瓷盛汾酒”郎酒
“神彩飞扬 中国郎”古井贡酒
“高朋满座喜相逢 酒逢知己古井贡”西凤酒
“朋友来了喝好酒 君临盛世西凤酒”董酒
“不喝董酒不懂酒 喝了董酒回味久” 剑南春酒
“龙腾虎跃中国人 欢天喜地剑南春”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沙宣洗发水: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
斯沃琪手表:腕上风景线
UPS快递:珍惜所托,一如亲递
飞利浦:让我们做的更好
李维牛仔:不同的酷,相同的裤微软鼠标:按捺不住,就快滚
宝马汽车:驾驶乐趣,创新无限
555香烟:超凡脱俗,醇和满足
通用电器:GE带来美好生活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
备耐力轮胎:力量无非来自于控制
柯达:就是这一刻
摩托罗拉:飞越无限 这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自古有“皖东第一名胜”之赞誉,成为历代达官显宦、文人名士旅游雅聚之地,是我国二十四座文化名山之一。1985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在此建立“琅琊山森林公园”,并列为全国十个重点森林公园之一。琅琊山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境内,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筑,独具一格,意趣盎然。亭东有一巨石横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为宝宋斋,内藏高约2米,近1米,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为稀世珍宝。亭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亭前的酿泉旁有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再往西行,可观“九曲流觞”胜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称“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琅琊古道
琅琊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长约1200米,条石铺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南天门
由琅琊寺东南偏门出便见南天门与无梁殿。无梁殿建在山腰,背靠大山,面对南天门,它无一木梁,全系砖石结构,故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著称。登上山顶南天门,这里可远眺长江和江南诸峰的雄姿,近瞰绿荫如盖,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风光,令人陶醉。从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这里有归云洞和石上松等景点。快点吧,要不赶
不上醉翁亭大宴了 听说要喝茅台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