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吟出你知道的写莲花的诗句: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3、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学
(一)课前练习
1、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玩(
)
鲜有闻(
)
2、
加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
(2)香远益清
益:
(3)亭亭净植
植:
(4)陶后鲜有闻
鲜:
(5)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
(6)宜乎众矣
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9)出淤泥而不染
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
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
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三、悟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链
1.理解性默写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22
爱莲说(答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3、题解:《爱莲说》,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课前练习
1、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
2、
加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妖媚。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9)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
3、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
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正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四、课后作业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