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七中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卷(2017.3)
一、书写(4分)
二、积累和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
tān
( http: / / www.21cnjy.com )
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yuán
,埋没于蓬蒿荆jí
之中,成为鸟兽qī
聚之地;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0
分)
(1)
,西北望,射天狼。
(2)物是人非事事休,
。
(3)
,斜晖脉脉水悠悠。
(4)共看明月应垂泪,
。
(5)求之不得,
。
(6)
,未能远谋。
(7)
,肯将衰朽惜残年!
(8)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
(9)请从你的积累中写出表明诗人雄心壮志的诗一联:
,
。
3.名著题(5分)
“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我们是平等的。”
(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2分)
(2)这段节选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3分)
4.加点文言字词解释(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汝之不惠
(3)欲信大义于天下
(4)徒以有先生也
5.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篇申请书。(5分)
2016年9月4日、5日,各国政要汇聚杭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一场全世界的盛会!假如G20峰会亟需广大市民和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请有意向的人登录杭州志愿服务网,进行注册和报名。某某同学已在网上进行了注册,请你帮他拟写一份申请书。
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②写明申请理由(从实践目的和自身条件两个方面说明)。③5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眼界与读书(17分)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 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点是什么?(3分)
7.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作用?(4分)
8.第四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要写这一段。(4分)
9.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的理解。(4分)
(二)(18分)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书。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时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合适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
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 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 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 阿尔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 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2分)
12.你从材料二中得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结论?(请列出两点)(4分)
13.从材料三得出的结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5位教授中,多数人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而工人中只有少数有这样的经历。
B.15位教授中,多数人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书和印刷品,而工人中只有少数家中有书。
C.15位教授中,多数人的父母经常阅读书报杂志,而工人中只有少数人父母经常阅读。
D.15位教授中,多数人小时候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而工人中只有少数人是这样。
14.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C.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就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要严格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15.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6分)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
。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
。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
。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一)(10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闻寡人之耳者(
)
时时而间进(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8.翻译句子: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分)
19.说说邹忌劝谏的艺术特点。(2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
(二)(8分)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上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
20.解释加点字(4分):
陛下精兵孰与楚
(
)
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
)
谒而陛下因禽之
(
)
帝以为然(
)
21.翻译句子(2分)
亟发兵,坑竖子耳!
22.从上文的对话描写中可分析陈平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的一个人?(2分)
(三)(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3.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分)
24.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五.作文(6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往来,互相对待。”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请你根据以上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
相处”为题,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宁波七中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第四次月考答案(2017.3)
一.书写(4分)略
二.积累和运用(28分)
(4分)坍
垣
棘
栖(每格1分)
2.
(10分)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欲语泪先流
(3)过尽千帆皆不是
(4)一夜乡心五处同
(5)寤寐思服
(6)肉食者鄙
(7)欲为圣明除弊事
(8)平沙莽莽黄入天
(9)能表雄心壮志的诗一联即可(每题1分,错字、别字、漏字、多字该题均不得分)
3.名著题(5分)
(1)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2分)
(2)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3分)
4.(4分)加:虚报
惠
:通“慧”,聪明
信:通“伸”,伸张
徒:
只(每格1分)
5.(5分)只要学生能展示自身的精神面貌,从实践目的和自身条件进行内容的表达(3分)。两个错别字扣1分,注意语言的规范(1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眼界与读书(17分)
6.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或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3分)
7.举例论证(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列举了周总理、冯友兰读书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的观点。(4分)
8.见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该段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读书的宽度对于读书的眼界的影响,强调怎样获得高远的眼界,使论证更加严密。(4分)
9.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2分)
10.示例:读书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件高雅而神圣的事,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尤其是我们初中生读书,务必明确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4分)
(二)(18分)
11.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2分)
12.①阅读成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②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
(共4分,每点2分)
13.D
(3分)
14.B(3分)
15.对父母: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
对老师:带领孩子告诉孩子远离电视,读更多好书。
对政府:兴建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引导全社会读书。
(共6分,每点2分)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一)(10分)
16.确实
指责
使……听到
间或、偶然(4分)
17.B(2分)
18.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的地方很多啊。(2分)
19.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分)。
(二)(8分)
20.谁、哪一个
通“促”、
促使
通“擒”
对
(4分)
21.马上出兵,活埋了那个小子(韩信)罢了。(2分)
22.多智善谋(2分))
(三)(5分)
23.“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分)
24.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3分)
五、作文(60分)
评分标准详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