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灯光》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óu qí zhào yào hóng wěi jiān miè zán menwww.21-cn-jy.com
( ) ( ) ( ) ( ) ( )2·1·c·n·j·y
zì zhì zǔ jī chōng jǐng cuǐ càn qī hēi【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 暴露-- 挺进—
璀璨-- 黑暗-- 漆黑—
三、补充成语。
( )精会( ) 震( )动( ) ( )( )一发
四、理解课文填空。
“多好呀!”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按出现的顺序它们所表达出的感情分别是( )、( )、( )。文中的郝副营长是一位( )英雄,有着( )的思想境界。www-2-1-cnjy-com
五、填空: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2-1-c-n-j-y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这(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21*cnjy*com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
六、选词填空
微弱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1.孩子们在( )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 )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渝北这颗( )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 )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罪犯倒下了。
七、根据意思写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斤重担,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参考答案
一、尤其 照耀 宏伟 歼灭 咱们 自制 阻击 憧憬 璀璨 漆黑
二、宽阔—狭窄 暴露—隐蔽 挺进—后退
璀璨—暗淡 黑暗—光明 漆黑—明亮
三、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四、“多好呀!”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按出现的顺序它们所表达出的感情分别是(赞叹)、(羡慕)、(憧憬未来)。文中的郝副营长是一位(舍己为人)英雄,有着(非凡)的思想境界。21cnjy.com
五、填空: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火柴),借着(火光)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站吊着的电灯)。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21教育网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后续部队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21·cn·jy·com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六、1.孩子们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千钧一发)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罪犯倒下了。
七、1、自言自语
2、千钧一发
3、聚精会神
课件28张PPT。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第三单元灯光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1943 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0年曾下连队当兵,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去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阅读提示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
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围绕“灯光”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认读:陷 入 憧 憬 璀 璨
围 歼 阻 击
郝副营长 划着火柴 千钧一发xiànchōngjǐngcuǐ cànjiānzǔzháoh?o 【词语理解】
[高悬] 高挂。例:清风习习,明月高悬,好一个迷人的夜晚!
[豫皖苏] 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宏伟] (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例: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桥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例:漫步在林荫路上,我们心中舒畅极了。[憧憬] 向往。例:孩子们听着老人的话,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千钧一发]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例:敌人越来越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战士勇敢地扔出了一颗手榴弹。
[世纪] 100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例:一颗颗钻石在灯光下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爱看灯光→回忆往事→难忘过去 【文章结构】【分段段意】第一段(第1、2节):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作者对灯光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2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第三段(第13节):作者面对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又缅怀起这位先烈。灯光事物联想事物看(灯)听(“多好啊”)往事想(战友)1、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重点)2、课文以灯光为题,开头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重点)
3、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重点 难点)
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重点)读课文,思考1、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郝副营长是一个积极上进,热爱读书;热爱孩子,向往美好生活;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2、课文以灯光为题,开头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并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温暖明亮的灯光,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沸腾的天安门广场游客 阅读提示2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小节)赏灯 感叹!第1次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zháo)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4—5小节)阅读提示2郝副营长 看书 羡慕!!! 第2次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
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7小节)阅读提示2郝副营长 憧憬未来‥‥‥第3次: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阅读提示 3边读边发现,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这样做会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但是你 ?
这样做我们还有机会见到电灯,但是你 ?
这样做更多的人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但是你?郝副营长,你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 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 。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课文小结 本文写作特点
1·倒叙。把现实与过去联系起来;
2·首尾呼应。从灯光开始写,最后回到灯光上来;
3·以灯光为线索。课外作业1.同学们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