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提纲
一、郑和下两洋
1.目的:扩大明朝的海外政治影响,宣扬
。
2.概况:明成祖
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最远到达
和非洲东海岸。
3.出使次数:1405年,郑和从
出发,完成第一次出使西洋任务;到1433年,郑和共
次率船队下西洋。
4.影响:扩大了中国与
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
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世界杰出的
。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14一16世纪,在我国及朝鲜沿海劫掠的
海盗,历史上称之为“
”。明中期朝廷
、边防松弛,再加上推行
政策,倭寇与中国巨商、海盗相勾结,造成严重倭患。
3.浙东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在
九战九捷,基本扫除浙江的倭寇。
4.平定倭患:浙江倭患平息后,戚继光率军前往
、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
5.影响: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民族英雄
的抗倭业绩彪炳千秋。
三、葡萄牙占据澳门和荷兰侵占台湾
1.葡萄牙占澳门:1553年,
人找借口进入澳门,之后不断扩张势力,最后明政府默许了葡萄牙长期占据澳门。
2,荷兰侵占台湾:1623年,
占领台湾南部,修筑城池,1642年,荷兰人驱逐了西班牙人,控制了整个台湾。
巩固练习
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示意图
C.唐朝对外交通线路图
D.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2.著名演员唐国强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中扮演了当时的皇帝,他所扮演的角色是(
)
A.朱元璋
B.朱棣
C.朱由校
D.朱由检
3.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美洲
B.印度洋沿岸
C.大西洋沿岸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关于这一壮举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时间从1405年至1433年
②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加强了明朝与亚欧国家的往来
④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丝绸和瓷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明朝时,被中国沿海居民称为“倭寇”的是(
)
①日本武士②不法商人③军人④日本海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元末明初,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及奸商组成的“倭寇”群体,经常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走私,时称“倭患”。在平息倭患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7.戚继光先后在下列哪些地区抗倭(
)
①山东
②浙江
③福建
④广东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8.在明朝,中国的澳门和台湾受到了来自西方的侵略,最终侵占这两个地方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葡萄牙、西班牙
C.葡萄牙、荷兰
D.葡萄牙、英国
9.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a——和平使者,扬威异域;b——探寻新路,寻找黄金;c——友好往来,促进交流;d——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
A.ab
B.bc
C.cd
D.ac
10.“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1405年,郑和率领官兵、水手、工匠、翻译等27000多人,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郑和船队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頭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423年,仅南京一次就接待国使臣1200多人。……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写出材料一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鉴真是如何“传道艺”的。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 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綢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伟大的和平使者》
写出材料一中人物所做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指出材料中体现的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形式。说说我国以哪种交往形式为主,为什么?
材料解析题。
明朝时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感悟这一辉煌的历史时期。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1)由材料一中的邮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你认为郑和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材料三是谁的诗句?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
(4)经过对“远航”“抗倭”的学习探究,你从中得到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参考答案:
D
2.B
3.D
4.A
5.B
6.C
7.D
8.C
9.D
10.C
11.(1)日本。传授佛法;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艺术等传给日本。
(2)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或和平外交)。如玄奘西行等。
12.(1)基本平息东南沿海倭患。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2)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
(3)战争与和平两种形式。和平。一方面我国历史上即使是对外战争也是被迫的;另一方面,我国属于农耕文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关注的是内部问题,很少将目光投放外部;其三,我国人民有着和平外交的传统,整个中华五千年历史很少有关于对外侵略的记载。
13.(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同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4)强大的国力是—个国家和民族傲立世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