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备考名著名篇简答题备考方略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高考语文-备考名著名篇简答题备考方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26 12: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ww.2cnjy.com 上21世纪教育,下精品资料!
名著名篇简答题备考方略
2008年,名著名篇的阅读考查首次出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试卷中。因为是初次亮相,所以不为难考生,两道简答题还是比较浅易的,稍微接触过《呐喊》与《红楼梦》的考生都能作答。而2009年高考名著名篇简答题的考查可能会考得更细致、更灵活,必将稳中有变,变中出新。
一、设题类型。
1、人物对应型。考题出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让考生指出这些人物属于哪一篇(部)作品;或者出示一些描述性的语句,然后判断它们写的是谁。如2009届如东高三语文期中调研考试卷:
下面所列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部分),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贾府中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⑤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2、词句阐释型。选取小说中内涵丰富的重要的词语或句子,让考生或理解其含义,或体会其情感。如2008年福建卷的两个简答题:
(1)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地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
(2)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这时,加西莫多重新抬起眼睛去望埃及姑娘,看见她的身子吊在绞刑架上,远远地在她的白衣服里作临死的痛苦的颤抖。随后他低下头去看看直挺挺躺在钟塔下面的摔得不像人样的副主教,他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呜咽:“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3、情节概述型。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情节本就是为主题服务的,自然要紧紧地围绕主题。而情节精彩与否,便是故事是否能够出彩的关键。情节,必是十分特别和细致的,于是才会深入人心。2009年名著名篇的考查题虽然可能会考得更细更灵活,但整体应该会保持稳定,可能以情节的考查为主。如2009届如东高三语文期中调研考试卷:
《哈姆雷特》在写克劳迪斯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请说出这四重误杀中的任意两重,并说说情节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再如2007年福建卷的四个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2)《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 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 请简述。
(3)“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4)《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 此事结局如何 请简述。
4、形象分析型。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十部名著的许多人物已经成为文学殿堂中的不朽的典型,影响着一代代文学爱好者。因此,分析人物形象的简答题2009年也可能出现。如2008年第四期《新高考》:
试简要分析《老人与海》中对比在塑造老人硬汉形象上的作用。
5、手法探究型。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还可用到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对比等等。这些手法重在把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
《哈姆雷特》在人物的塑造上运用了人物间的对比衬托的手法,从而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请举出这样的两个例子,并作简析。
二、备考方略。
1、了解原著主要内容,把握艺术特色。
考试说明里明确提出要“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有些同学自以为是,以为读读内容梗概,记人物情节就可达到目的。这是一种对自己极不负责的行为,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导读、梗概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不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2009年备考,简单通过归纳故事概要来实现复习的目的肯定行不通了。
2、古今中外对举,小说戏剧廉颐。理解识记结合。
十部名著包括七部小说,两部戏剧,一部诗集,涵盖古今,集纳中外。命题者一定会多方兼顾,精挑细选。2007年福建卷的四个简答题虽然都考查了小说,但可谓中外对举,古今共现。2008年江苏卷的两题,涉及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呐喊》,也是两个不同时代经典的顶峰与里程碑式的巨作。2008年福建卷的两个简答题一中一外,相互辉映。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人物、情节,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熟知作品内容、关注情节发展脉络。特别注意细节与相似情节的比较,要避免人物张冠李戴,情节风马牛不相及等。
3、突出重点章节,关注典型人物,掌握答题技巧。
每一部名著都有相应的重点章节重点人物,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考时,特别是最后时期,要凸显重点章节,突出典型人物,理清层次结构。就拿《红楼梦》来说吧,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板块。作品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其中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以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第六回至第十八回为第二板块。从第六回开始,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这一板块的主要内容是秦可卿之死和贾元春省亲。第十九回至第五十回为第三板块,从四个侧面来展示贾府的生活画卷:一是以贾母为首的贾府的主人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二是在一派温柔富贵的表象下贾府内部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三是比较集中地安排了宝玉与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故事,写出了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四是写了晴雯的不可辱以及鸳鸯抗婚等情节,既写出了这些女孩子的纯洁优美,更写出了她们的刚烈和抗争。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为第四板块,主要写了贾府已经走上了无可挽救的衰败之路,重要的内容有“探春理家”、“抄检大观园”等。第七十九至第一百二十回为第五板块,主要写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黛玉之死和宝玉、宝钗完婚;二是写贾府被抄的前前后后;三是写了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四是写宝玉出家后贾府的“复兴”。《红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其中称得上典型的也有数十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史湘云、妙玉、贾母、刘姥姥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这些典型的中心,矗立着贾宝玉的鲜明形象。在典型创造上,与贾宝玉互为呼应而处于同样重要地位的当属林黛玉。
当然也应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如解答“一堵墙”等词句阐释型的简答题时,一要理解语句的本意,二要理解语句在句中的含意,三要理解语句在段中或文中的作用,四要指出其运用的手法。如该题的“一堵墙”运用比喻手法,指割断鸣凤和觉慧间的东西。从句中看,这堵墙比喻生与死的间隔;从文中看,这堵墙既可比喻鸣凤和觉慧间的地位差异,也可比喻割断相爱的人的封建家长制。解答此题时还要注意题目中“有哪些理解”,“哪些”一词说明答案至少有两个方面。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