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粤教粤科版4.28固体的热胀冷缩课件(1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三年级下粤教粤科版4.28固体的热胀冷缩课件(1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05 06: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固体热胀冷缩 2.原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
4.创新实验的思路以及效果 1.实验的出处和作用
3.原装置的不足
“金属热胀冷缩吗”是 小学科学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冷知热”单元的第二课,它是在延续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探究后,进一步对金属固体的探究,本课分为观察铜球、钢条热胀冷缩两个实验活动。
在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铜球、钢条不同金属的热胀冷缩来推断是否所有的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从中学生可体验并感受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及实际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是需要大量事实依据的,特别注意事物的特殊性。1.实验的出处和作用
2、原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
用一段30厘米左右长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桥”(钢条)加热,加热后钢条长度是否发生变化,是借助一根大头针,通过观察大头针的倾斜程度,把钢条的细微变化“放大”,让学生能直接看到加热的钢条的“膨胀”。 3.原实验装置的不足
(1)热的传导和环境的温度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的呈现。
(2)实验效果是对大头针的倾斜程度的细致的观察,不便于课堂上效果的呈现。
(3)仅靠大头针的倾斜程度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实验仅能看到钢条的“热胀”,没考虑到“冷缩”。4、创新实验的效果 (1)此实验模型与教科书中铁桥、火车铁轨的实例更为接近,能更好的观察分析。
(2)由大头针倾斜的细微变化转变为电路中灯泡的点亮和熄灭,清楚认识到铁条也有“热胀”及“冷缩”的现象,很好的放大实验效果,有利于科学探究的开展和顺利进行。
(3)结合以后“电”单元的知识,巧妙的运用,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更大的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铁轨间留空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