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cnjy.com 上21世纪教育,下精品资料!
作文“大题小做”法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视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大题小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限制定向,巧妙转换。题上的限制越少,留给人的思想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必须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作。否则切口过大,中心就不集中。限制的方法很多,可在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如“父辈”——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文章的内容也就基本确定了。又如“人和工具”这个话题,如果我们对“人”、“工具”这两个概念进行转换,将“人”分解转换为具体的“你”、“我”、“他”,分解为具体的某一个人、某一类人;将“工具”转换分解为“电脑”、“电视”、“汽车”、“自行车”、“篮球”、“书籍”、“钢笔”等等。这样一转换,原来抽象的虚题就变成了具体的实题了,为大题小作提供了多元的思考。我们可以写“我和电脑的故事”、“我爸爸和自行车的故事”等等。
二、 大胆取舍,见微知著。我们不要企求在800字左右的作文中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8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的片段或细节、场景,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请记住,纵使如椽大笔,也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能让人常常领略生活的各种况味。而一定时期出现的一定倾向,特定的环境所引起的不同的反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抽象道理,或者在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中得到集中反映、或者会蔓延在某一群人之间或社会的某一角落。这就需要描写有形的景与物,表现活动的人与事,表达具体的情与理。所以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九指”,不要对庞杂的“发散结果”恋恋不舍,学会“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比如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所以此题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角度: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寂寞需要忍耐与执著,不为人知又何妨等。大音稀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而你写作时只取一个角度即可,从一个具体的、较小的角度切入,化大为小,大题小做,这样文章就容易写深、写透、写实。
三、 切口要小,落笔要准。一般来说,“大题”多表现为单概念或论题型题目。我们还可以考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来把题目做“小”做“深”。例如《谈拼搏精神》,可以通过如下思考来立意:(1) 围绕“是什么”——拼搏精神是不怕艰难、挫折、牺牲,去争取胜利的一种进取精神;为个人而拼搏是渺小的,为崇高的目标拼搏,方是英雄。(2) 围绕“为什么”——拼搏精神是成功、胜利的保证;振兴中华,要有拼搏精神。(3) 围绕“怎么样”——拼搏精神来自坚强的意志;拼搏精神要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如此一来,大范围的论题就议“小”了。因此,面对开放性极强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要写出立意新颖、个性鲜明的文章,要想在一瞬间就吸引打动阅卷老师,就必须选好一个下笔点,做到下笔切口小而准,围绕中心,不蔓不枝,言简意赅,而不是平淡无趣、照抄作文材料或累赘拉杂或老生常谈。从小的切口准确落笔,一意到底,大的主旨自然会凸现出来。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就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大的话题,一考生作文《爹和亲家公的生意》却通过一个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的故事——“俺爹和亲家公”贩牛、卖羊、卖驴几个故事来巧妙地诠释了话题内涵,立意角度小而巧,意蕴丰富。再如命题作文“说安”,很多考生一窝蜂地大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定”、“安全”时,一考生却另辟蹊径谈了不铺张浪费“入土为安”的现代新型丧葬观念,从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谈到周总理死后不留骨灰、老舍先生的追悼会等,纵横捭阖,娓娓道来,入情入理,令人耳目一新。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